当前位置:知识百答>生活百科>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过程是怎样的?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过程是怎样的?

2023-07-30 16:46:43 编辑:join 浏览量:560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过程是怎样的?

雕版即刻书、刻版。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即雕版印刷术。

在隋末唐初,由于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文化事业也跟着繁荣起来,客观上产生了雕版印刷的迫切需要,促进了雕版印刷的产生。

唐太宗执政时,皇后长孙氏收集封建社会中妇女典型人物的故事,编写了一本叫《女则》的书。

长孙氏写《女则》时非常用心,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并不想用舞文弄墨来沽名钓誉,只是对自己留下些许交代。

636年,长孙皇后去世了,宫中有人把这本书送到唐太宗那里。唐太宗看到之后,热泪夺眶而下,感到“失一良佐”,从此不再立后。并下令用雕版印刷把它印出来。

在当时,民间已经开始用雕版印刷来印行书籍了,所以唐太宗才想到把《女则》印出来。《女则》由此成为我国最早雕版印刷的书。

雕版印刷的发明时间是在隋末至唐初这段时间。考古工作者在敦煌千佛洞里发现一本印刷精美的《金刚经》,末尾题有“咸同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这是当前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日期记载的印刷品。

雕版印刷的印品,可能开始只在民间流行,并有一个与手抄本并存的时期。

唐穆宗时,诗人元稹为白居易的《长庆集》作序中有“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烨卖于市井”。“模勒”就是模刻,“烨卖”就是叫卖。这说明当时的上层知识分子白居易的诗的传播,除了手抄本之外,已有印本。

由于唐代科技文化繁荣,印刷术在唐代取得了长足进步,印刷业已经形成规模。

当时剑南、两川和淮南道的人民。都用雕版印刷历书在街上出卖。每年,管历法的司天台还没有奏请颁发新历,老百姓印的新历却已到处都是了。

881年,有两个人印的历书,在月大月小上差了一天,发生了争执。一个地方官知道了,就说:“大家都是同行做生意,相差一天半天又有什么关系呢?”

历书怎么可以差一天呢?那个地方官的说法真叫人笑掉了牙。这件事情说明,单是江东地方,就起码有两家以上印刷历书。

不仅当时印历书,还在印其他书籍了。历史学家向达在《唐代刊书考》中说:“我国印刷术之起源与佛教有密切之关系。”历史的记载和实物的发现,都证明了佛教僧侣对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是有贡献的。

唐代的佛教十分发达,曾派高僧玄奘西游印度17年,取回25匹马驮的大小乘经律论252夹,657部。

当时,各地寺院林立,僧侣人数很多,对佛教宣传品需求量也很大,因此,他们是印刷术的积极使用者。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佛教印刷物,这些即是早期的印刷物。

早期的佛教印刷品,只是将佛像雕在木版上,进行大批量印刷。唐代末期冯贽在《云仙散录》中,记载了645年之后,“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

这是最早关于佛教印刷的记载,印刷品只是一张佛像,而且每年印量都很大,但遗憾的是未流传下来。

现存最早有明确日期记载和精美扉画的唐代佛教印刷品,是雕版印刷、卷轴装订的《金刚经》,其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这件印刷品于20世纪初发现于敦煌莫高窟石室,由于得利于这里的干燥气候,虽经千年存放,发现时仍完整如新。但它于1907年被英籍葡萄牙人斯坦因盗走,现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

这幅印刷品有明确的年代记载,证明是868年的雕版印刷品。这是由6个印张粘接起来的16米长的经卷。

卷子前边有一幅题为《祗树给孤独园》图画。内容是释迦牟尼佛在竹林精舍向长老须菩提说法的故事。卷末刻印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为二亲敬造普施”题字。

经卷首尾完整,图文浑朴凝重,刻画精美,文字古拙遒劲,刀法纯熟,墨色均匀,印刷清晰,表明是一份印刷技术已臻成熟的作品,绝非是印刷术初期的产物。

这也是至今存于世的我国早期印刷品实物中唯一的一份本身留有明确、完整的刻印年代的印品。

唐代印刷术的发展为毕A发明活字印刷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印刷技术的进步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

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雕版印刷在五代时期开始印制大部儒家书籍,以后,经典皆为版刻本。

宋代,雕版印刷已发展至全盛时代,各种印本甚多。较好的雕版材料多用梨木、枣木。对刻印无价值的书,有以“灾及梨枣”的成语来讽刺,意思是白白糟蹋了梨、枣树木。可见当时刻书风行一时。

雕版印刷开始只有单色印刷,五代时期有人在插图墨印轮廓线内用笔添上不同的颜色,以增加视觉效果。天津杨柳青版画现在仍然采用这种方法生产。

将几种不同的色料,同时上在一块板上的不同部位,一次印于纸上,印出彩色印张,这种方法称为“单版复色印刷法”。用这种方法,宋代曾印过会子,即当时发行的纸币。

单版复色印刷色料容易混杂渗透,而且色块界限分明显得呆板。人们在实际探索中,发现了分板着色,分次印刷的方法,这就是用大小相同的几块印刷板分别载上不同的色料,再分次印于同一张纸上,这种方法称为“多版复色印刷”,又称“套版印刷”。

多版复色印刷的发明时间不会晚于元代,在明代获得较大的发展。明代初期,《南藏》和许多官刻书都是在南京刻板。明代设立经厂,永乐的《北藏》,正统的道藏都是由经厂刻板。明清两代,南京和北京是雕版中心。

清代英武殿本及雍正的《龙藏》,都是在北京刻板。嘉靖以后,至16世纪中叶,南京成了彩色套印中心。

雕刻以杜梨木、枣木、红桦木等做版材。一般工艺是:将木板锯成一页书面大小,水浸月余,刨光阴干,搽上豆油备用。刮平木板并用木贼草磨光,反贴写样等木板干透之后,用木贼草磨去写纸,使反写黑字紧贴在板面上,就可以开始刻字了。

第一步叫“发刀”,先用平口刀刻直栏线,随即刻字,次序是先将每字的横笔都刻一刀,再按撇、捺、点、竖,自左而右各刻一刀,横笔宜平宜细,竖宜直,粗于横笔。

接着就是“挑刀”,据发刀所刻刀痕,逐字细刻,字面各笔略有坡度,呈梯形状。

挑刀结束后,用铲凿逐字剔净字内余木,名字叫“剔脏”。再用月牙形弯口凿,以木槌仔细敲凿,除净没有字处的多余木头。

最后,锯去版框栏线外多余的木板,刨修整齐,叫“锯边”。至此雕版完工,可以开始印刷了。

印书的时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了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着,用白纸覆盖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一页一页印好以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成功了。

这种印刷方法,是在木板上雕好字再印的,所以大家称它为“雕版印刷”。

标签:雕版,印刷术,发明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百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baida.com/life/190179.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