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泊湖,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位于中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境西南部的松花江支流牡丹江干流上,距宁安市50公里,海拔 351米。
湖水深度平均为40米。常年一般水位 最高353.65米,最低345.61米,年平均流量每秒 9.2立方米至10立方米,蓄水量16.25 亿立方米。注入湖泊的河流除牡丹江干流外,还有大梨树沟河、尔站西沟河等小河流。
镜泊湖是著名旅游、避暑和疗养胜地,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际生态旅游度假避暑胜地,世界地质公园。
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百里长湖景区、火山口原始森林景区、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景区三部分组成,总体规划面积为1726平方公里。
景区以湖光山色为主,兼有肢祥火山口地下原始森林、地下熔岩隧道等地质奇观,及唐代渤海国遗址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是可供科研、避暑、游览、观光、度假和文化交流活动的综合性景区。
镜泊湖于1982年被国务院首批审定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园区规划面积1400平方公里)。
2008年被国际休闲产业协会、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中国国际名牌协会评为中国十佳休闲旅游胜地,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区。
扩展资料:
镜泊湖在《汉书·地理志》中,被称为湄沱河,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2年),称阿卜河(又名阿卜隆湖),后称呼尔海金,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称呼汗海,明志始称镜泊湖,清称毕尔腾湖,今仍称镜泊湖。
公元755年,渤海国从吉林省境内,迁都至今天的渤海镇,建首府“上京龙泉府”。公元928年,渤海国被契丹所灭,都城被毁。
历史上镜泊湖一带的居民主要是肃慎族及其后裔。据中国史书记载:“周武王十五年(公元前1666年)和周成王九年(公元前1654年),均有肃慎氏来朝纳贡”。西汉挹娄、北魏时的勿吉、隋唐的秣赫、宋元时女真、满族都是肃慎族的后代和支族。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曾在镜泊湖一带搞过多项调查,伐木、发掘型模文物古迹,建发电厂,抗联英雄也曾在这一带活动。解放后,这里的主要居民是汉族、朝鲜族和满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卜饥缓-镜泊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标签:镜泊湖,介绍,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