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百答>生活百科>为什么小鲜肉片酬要价那么高?

为什么小鲜肉片酬要价那么高?

2023-08-18 03:34:52 编辑:join 浏览量:537

为什么小鲜肉片酬要价那么高?

此前网上曝光了一张当红流量小生们的片酬单,其中鹿晗以《择天记》1.2亿的天价片酬高居榜首。尽管《择天记》剧组后续立刻辟谣了,说全剧组的演员片酬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多,但流量明星高片酬已是业内默认的了。

根据权威机构发布的2017中国名人收入排行榜来看,也坐实了小鲜肉片酬高这件事。

那么为什么小鲜肉的片酬要价那么高呢?

小鲜肉的高昂片酬可以说是行业对他们市场号召力认可的体现。这些年轻的偶像明星拥有18线明星永远无法企及的粉丝、流量与影响力,要知道一部影视作品的宣传成本是可以达到千万上亿的,请一些小鲜肉出演影视作品,就永远不缺话题热度了,粉丝都是免费的水军,而这些热度可不是普通明星花钱买买通稿和热门就能达到的效果,所以一定程度上还为制作方节约了宣传成本。不少知名导演、制片人、老演戏指责年轻一代的演员高片酬低能力,但依然选择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一些当红流量,也是冲着热度去的。最喜欢炮轰娱乐圈的名导冯小刚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再次直言批评小鲜肉时,可能暂时遗忘了自己主演的电影《老炮儿》中一起合作的李易峰、吴亦凡吧,而只在医院背景中出现了1秒的TFBOYS三小只,大概就是完全0片酬的友情出演了。

随着一些电影、电视剧大投资大制作的投入,一部影视作品的宣传经费也水涨船高。以电视剧的宣传费用为例,短短五年间翻了几十倍甚至百倍。现在一部热播剧的宣传预算通常为200万到600万不等,顶级剧甚至能过千万。此前欢瑞财报就显示《青云志》的宣发费用占了4000万。大概小鲜肉的高昂片酬里还包括了部分宣传费用?

【娱乐独角兽】系头条问答签约作者。

最近几年电影总票房一路走高,国产片却越拍越烂,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说法:

现在中国的电影、电视在演员方面的投资过大,一部电影,演员的片酬就要占到60%--70%,导演、编剧、后期制作只占用很小一部分,结果就造成作品的“五毛钱特效”,为什么?因为没有钱做后期。

很多老戏骨,知名大导演,制片人接连呼吁,应该降低小鲜肉们的片酬,进而提高电影或者电视的制作质量。

认为“没有演技”“滥用替身”的小鲜肉,相比拍了一辈子戏的老戏骨,根本就不值那么多钱,

对于这种说法我很疑惑,

既然不值那么多钱,为什么制片方要给出那么多?难道制片方傻吗?

制片方都是人精才对!

既然认为“小鲜肉”不值那么多钱,为什么不去找价位合理的人,既然想通过小鲜肉的号召力为自己挣钱,就不能一边用着,一边又说太贵了、根本不值。

就像买东西一样,

你认为价格不合适,你可以不买,你不能买了东西,又到处说东西贵,华而不实,既然嫌贵,我们可以选择便宜的。

既然选择,就说明就是认同他的价值,否则也就不会选择了。

制片方既然拍这部电影,愿意请“小鲜肉”的演员,肯定是经过仔细盘算的,也就是说,认可他们的高片酬。

那为什么又吐槽小鲜肉的片酬太高呢?

原因很简单,

在前期预算中,都是盈利的电影,如果预先都能想到会赔钱,估计没有人愿意做的。

但是,事实和现实本来就有偏差,预计能挣钱,结果拍成了大烂片,赔钱了

赔了也得有个原因吧!

真正的原因,应该是出自制片方自己,或者是导演不合适,或者演员不符合原著,再或者题材不是当下所热衷的,总之是制片方的失误。

人都喜欢将功劳归结到自己身上,将失败推脱到别人身上。制片方也一样,于是就把责任推向了负面新闻缠身的“小鲜肉”们。

这部电影之所以不卖座,就是因为钱都被“小鲜肉”挣去了,后期制作没钱,所以导致票贩惨淡。

小鲜肉也挺无辜!

所以也有演员说“接了不适合自己的剧本”。

制片方当初选择“小鲜肉”的时候,还不是因为人家的票房号召力强,有一大批忠实的粉丝买账吗?

所以,

片酬高不高不是重点,重点的是“小鲜肉”确实值那么多钱,而且,小鲜肉的片酬高不高,不是呼吁就能降下来的,影片的质量高不高也不是演员的片酬所能决定的。

在我看来,

就算演员的片酬真的下降,也不代表影片的质量就能得到提升。

那些抱怨的都是赔钱的,真正赚钱的电影也没发现抱怨演员片酬高。

第一,我们要了解一下现在的观众心态。不管是少年观众,青年观众,中年观众,老年观众,谁不喜欢年轻的演员?没有人会喜欢电视上都是老演员,一群老人,因为每个人都在追求一直年轻,不管是小鲜肉演员还是小鲜花演员,他们在观众心里都有市场,有市场就意味着收视率。

第二,现在是大数据,信息化时代,新技术日新月异,电影制作产业发展迅猛,非常发达。小鲜肉或者小鲜花演员在演科幻片或者恐怖片时候只要不是面瘫,一般都是能把故事讲清楚的,正因为这样,很多观众在吐槽他们同时还是会继续看,因为观众看的是故事情节,和演员好坏没有必要的关系。

第三,粉丝产生的巨大推动力。有些是单纯看演员是帅哥美女赏心悦目,一下子成了粉丝,有些是看演员还是有几部过得去的影视作品的,成了粉丝,正是大家一直说小鲜肉小鲜花这些词语,间接推动提高了他们的媒体曝光率。

第四,有人问影视公司为什么不找有实力的演员来演戏,热衷于小鲜肉等演员。因为都是年轻人,比较能够沟通,其次招黑体质也是一种话题度啊,影视剧最怕的不是质量差强人意,而是最怕没有人关注。所以,小鲜肉保证了话题度,霸占屏幕就不难理解了。

第五,片酬高很多时候是媒体推波助澜的结果,说哪位小鲜肉越多,他就会觉得自己的名气越大。再加上背后经纪公司的精心营销,其身价自然是蹭蹭蹭往上涨啦!

为什么片酬高呢?我记得看过一个访谈类节目,说的非常有意思。

一位艺人,有人想让他去个节目,他不想去,但又不能一口回绝,就提出了一个平时三倍的价格,但没想到,人家真给了!

另一位一看还有这事!我也多要,然后然后然后!人家又给了!

如果你是艺人,你在对方能给钱的状态下,还不要钱?脑子有问题啊!你在能提出不合理要求的状态下对方还用你,你不提啊!那才是脑子有病!反正我是没有见过和老板提涨工资老板就会痛快答应的情况下,还不提涨工资的人。

我看事情在于很多人手里有钱,但没有投资渠道或者因为其它原因就想将钱花出去。

小鲜肉是个贬义词,发明这个词的人动机不纯!

一个民族有沒有未来,关键是看文化的传承,印度把人分三六九等,所以印度被世人看不起,因为它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人。

美国是流行文化输出国,各民族杂交,合谐共处,才能创新发展,对演艺界是尊重的,决不会用小鲜肉,戏子称呼他们,市场经济,投资者愿给高价,无人质疑,只在乎人品好坏,爱不爱国!

中国总有一些人以为他们可以代表別人,自己落伍没市场,却靠贬低年青人来博眼球,演艺界本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萝卜白菜各有所好,各取所需,关他们屁事!

迈克是全世界偶像,有谁关心他拿多少,只关心他留给世界多少,贾伯少年成名,拿上亿美元,也沒人觉得他不该拿这么多,在美国谁敢讲他是小鲜肉,要做牢的,因为有歧视行为,而在中国却敢,居心何在?

最讨厌这种人,总喜欢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其实这种人最坏!

为什么影视公司宁愿多花钱请小鲜肉来演戏都不愿意找有实力的演员来演戏呢?笔者认为如今的影视剧最怕的不是质量有多差,而是没有人关注。相对来说话题成为了影视剧宣传的一部分,而小鲜肉既保证了话题度,又保证了影视剧的收视率。

据说,投资方当时在投资吴京的战狼的时候,就说明一定要有小鲜肉。明明知道这些鲜肉演技不扎实为何还要找他们呢?

就是因为他们就是能够保证票房,在建军大业的票房里面有多少观众是因为“小鲜肉”的参演才去看的呢?粉丝们为了见到自己偶像愿意花钱去影院啊!就是粉丝这样的心态导致投资方决定一定要小鲜肉。

鲜肉层出不穷,粉丝们的喜欢又能维持多久?如果鲜肉们不未雨绸缪,好好锤炼自己的演技,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也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最近,电视剧限酬令发布指出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规定如此,但如果个影视公司想尽一切办法来避开新规就没多大用途了。

还是希望各影视制作机构及广大电视剧网络剧从业人员要把德艺双馨作为职业理想和目标追求,自觉抵制不合理高片酬等不良行业风气。把这些钱给前期编剧和后期,那么中国影视就有救了。

关于明星片酬的问题,其实已经不是新鲜话题。随着影视圈行业的发展,以及本身物价的飞速增长,演员片酬增长十分迅猛,而其中,小鲜肉们的片酬要价更是水涨船高。正如题主所说,如今最红的鲜肉代表吴亦凡,传说片酬要1.2亿,而这并不是个案,还有一大票小鲜肉们的片酬,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但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还要弄明白,什么叫“小鲜肉”。所谓小鲜肉,年轻,满脸的胶原带白,全身上下散发着荷尔蒙。长相当然是帅气的,衣品当然也要好,要紧跟时尚。同时,最主要还要有才华。否则,凭什么让那么多粉丝喜欢呢?

其次,所谓“小鲜肉”其实只是对如今年轻男性明星的一个昵称。而这个昵称的背后,则代表着高人气。但凡小鲜肉,一定拥有着极高的人气。动不动就数以百万记的粉丝量,让他们拥有着极强的号召力。而偶像的力量是强大的。

第三,其实,商家也不傻。如果商家愿意花例如1.2亿的价钱请到小鲜肉,就意味着他可能会赚到两个、三个或者更多的1.2个亿。小鲜肉们的高人气在商家眼中带来的就是高利润。谁不爱看养眼的呢?我们普通人都愿意看长得好看的人,更不要说粉丝们。他们为了偶像,可以包场看电影,可以包机去追随偶像,可以说,偶像经济的利润是无穷的。所以如此一来二去,小鲜肉们的身价,自然就涨上去了。

(文/S)

最近几年,“小鲜肉”一词特别红火,其实在答主看来,“小鲜肉”一词其实是十年前“花美男”一词的延伸。

2005年左右,韩流席卷亚洲,各个偶像组合里的男生成员,都有着精致的脸庞,小巧的五官,甚至比女生还要好看。因此,“花美男”一词应运而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内地男明星的打扮风格也改变很大,从当初很多非主流发型,转变为干净利落的造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小鲜肉”文化。可为什么有的小鲜肉演技平平,却片酬不菲呢?

第一点,小鲜肉往往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粉丝群体又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因此造就了今天我们所说的“粉丝经济”。而一些大制作的电影电视剧,为了收回投资成本,往往需要有这些小鲜肉的加盟,拉动票房和收视率,从而实现盈利。

第二点, 小鲜肉本身就是娱乐八卦的焦点,自带热门属性。哪怕小鲜肉身上发生了一点点新闻,当天可以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这也帮助剧组制片方省下了一大笔的宣传费用。用小鲜肉来演戏,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第三点,市场管控力度不强。如今演艺市场天价片酬屡见不鲜,却没有人去抑制。完全是靠双方进行协商最后来做定夺。

现在的电视剧制作成本,很大一部分是用于演员的片酬支付。答主认为,这有些本末倒置了。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打磨剧本和后期制作上。

另外,也希望这些小鲜肉拿着高额片酬,要对的起剧本,对的起良心,对得起为他买单的真爱粉。

这都是市场选择,影视公司投入这个钱,能赚更多的钱。如果市场不买账,自然也叫不到这个价格。

就像zf卖地,越卖越贵,房企依然有多少买少,因为能赚更多钱。

看人家赚钱,也不必不服。你觉得你行你就来,不行就别眼红。

正确看待,不贬低不追捧,有时间做好自己的事情比啥不强。

影视圈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只要开会,明星、ip、资本都是被批评的内容,但真正有了项目的时候,这些被批评的却是要被拼命拉拢的。因为这些已经成为取得成功的筹码。

对于影视业来说,现在似乎成了一个最坏的时代。造假、抄袭、替身,行业乱象不断。观众不满情绪高涨,似乎好的片子都是在十多年甚至更远的过去。

不费一兵一卒公益片就得到很好的传播,拥有关注度的明星地位高涨

为什么广电总局会有这样的选择。其实,只要你点开发布这段视频的微博,心里就应该有数了。

这条微博,转发量惊人,不用说,都是拍摄该视频的人气明星贡献的。他们为自己的偶像摇旗呐喊,同时也为中国梦卖力宣传。与此同时,该公益片也在各大娱乐论坛引发讨论。

有人谈论这些“小鲜肉”的台词功底,有人谈论这些人的仪态气质。还有人愤慨为何“中国梦”的主题不找一些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对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其实如果这支公益片真的找来一些社会各个职业的杰出人才,你会还关注这个事情,会为那些杰出代表们发帖吗?

明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要,但与其说这是明星的时代,不如说这是关注度的时代。公益片请来明星,不费一兵一卒,就引来无数的粉丝卖力吆喝,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而得到很好的宣传就是公益片的意义所在。

社会越发达,关注度就越值钱,也更容易变现。拥有着高关注度的明星自然地位水涨船高。但高片酬、替身这些问题随之而来,这是在新的秩序还未稳定下来时,发展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影视圈一边骂小鲜肉,又一边用小鲜肉?

短短两年间,爱奇艺、腾讯、优酷为代表的视频网站手握重金,取代电视台成为电视剧最主要收入来源。资本成为电视剧行业发展的最大引擎,游戏规则也逐渐由他们制定。而电视剧制作公司开始思考为谁做剧,他们称自己的目标是寻找“新大众”。

新大众按照三类标准划分:是否具备意见影响力,例如愿意在社交媒体发表评论;是否具备内容消费力,诸如每天观看电视3小时以上或视频2小时以上;是否拥有实际购买能力,例如一二线城市家庭月收入高于10000元。

据分析报告显示,具备这三类特性的人群中,15-34岁的年轻人占到70%,女性超过50%。小鲜肉已成为迎合年轻化市场的明显策略之一。

由于互联网平台建立游戏规则的开路工具就是大IP(网络小说版权改编)、小鲜肉、投资三位一体的推进方式。作为播出平台和制作方,电视台和网站的角色越来越模糊,双方一路推动电视剧的价格走高。

据易凯资本影视行业报告《中国娱乐产业今天面临的最大机会》显示:一般来说,纯网剧的制作成本在300万人民币一集就算绝对的大剧,如果是台网联动(即优质节目同时在电视台和网站推广和播出)剧,超过500万人民币一集才算大剧。对后者来说,过去播放权销售一直以电视台为主、视频网站为辅,但网站的购片收入从卫视的一个零头发展为1/3,再变为各占一半。

从2016年开始,一些网台联动大剧彻底颠倒关系,形成视频网站播放权单集购买价格为600万-1000万人民币一集为主、卫视300万-500万人民币一集为辅的新格局。而在2011年前后,根据《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播放权的购价为150万-200万一集,相比目前视频网站购片的最高价,其价格增长达5倍。

当制片公司和播出平台都看出IP转化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后,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加入这场版权收割。根据艾瑞咨询2015年10月发布的《2015年中国网络文学IP价值研究》,从2011年起,《步步惊心》、《甄嬛传》等网文改编影视剧热播掀起IP改编热潮,而小鲜肉逐渐成为IP剧标配。

从数量上看,小鲜肉IP剧并不占优,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数据,2016年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准发行的电视剧共329部14721集,小鲜肉IP剧数量最多不超过30%,但其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已经占到80%以上,所以现在整个影视圈每天吵嚷的就是小鲜肉那点事。

一方面,小鲜肉确实能满足新用户的一部分需求,但问题在于观众更迭后,急功近利简化了市场逻辑,年轻化被简单等同于网络IP,被等同于年轻人只消费年轻人的脸。

另一方面,过度追逐网络IP导致市场仅追捧年轻题材,且青春片套路化,忽略了年轻人审美的多元性。结果小鲜肉们一朝爆红,但由于IP类似,表演生硬,他们在电视屏幕上面目模糊,谁也不知道自己能红多久——这也是小鲜肉们最坏的时代。

小鲜肉经济学

其实小鲜肉背后本身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偶像派体系在支撑。

在完整的流行文化产业中本该具备两种模式,即偶像派和实力派,偶像派可以工业化复制,而实力派更强调一部部作品累积。偶像派偶像剧只是电视剧百花园中的一个类型,这本应是各归其位的事情,但现在误以为小鲜肉无所不能,侵占实力派市场,损害创作规律。

小鲜肉是否真的无所不能?在狂飙猛进的市场表象下,影视公司为何唯小鲜肉是图?如何客观地认识、聪明地利用小鲜肉?你需要掌握这份小鲜肉经济学,以避免被虚火潦到,成为看脸时代的炮灰。

小鲜肉这个词很热。人们甚至已经习惯把那些长得帅和年轻的男人们通通叫做小鲜肉。有时连网红和小鲜肉们都被混为一谈。影视行业内的小鲜肉完全不等同于今天的流行词小鲜肉,真正能够称得上小鲜肉就是新一代的人气偶像。

小鲜肉根植于粉丝经济,这在娱乐圈主要体现在粉丝成为造星环节中,继经纪公司、媒体之外的第三种权力,小鲜肉们粉丝的购买能力能反推出其价值。互联网时代的每一次点击都是小鲜肉们的价值所在,这与网红并无区别。但是,小鲜肉首先贵在保值和抗流动性。

评估小鲜肉价值

日本数据调查公司Architect通过市场调查来衡量艺人的价值,该公司已经连续9年制作日本艺人影响力排行榜单。Architect认为,艺人价值由知名度和关注度两个维度构成,前者决定了你是否知道这个艺人;后者则表示当他/她出现在电视、电影或在杂志上时,你是否想了解。

这对于国内评估小鲜肉价值也同样适用,腾讯娱乐在2016年12月发布了《2016腾讯娱乐白皮书明星篇》,根据明星综合影响力、作品、口碑和商业代言综合得出明星的商业价值排行榜。根据这张榜单,胡歌位列第一,吴亦凡第二,鹿晗、杨洋也挺进前十,在男明星中占到60%,加上5位入榜的女明星,小鲜肉们在前十中占了30%。

对影视剧而言,小鲜肉确实起到了流量担当的作用。据新媒体数据监测公司Vlinkage半年内的电视剧网络播放量排名,李易峰主演的《诛仙青云志》以超过250亿点击量位列第一,杨洋主演的作品《微微一笑很倾城》位列第三。

因此,小鲜肉的流量价值并非简单参考粉丝量,更重要的是粉丝活跃度,这个数据可参考的是艺人论坛发帖回帖数,微博评论、点赞、转发等综合加权结果,“一般与明星有互动行为的粉丝都会转成电视剧点击量。他们还形象地将流量价值量化为“声量”,在剧集播出期间,艾漫会抓取全网对作品的热议数据,也会抓取同时谈到小鲜肉与作品的数据,该数据占整体热议数据的比例就是小鲜肉给作品带去的声量。以《微微一笑很倾城》为例,杨洋对影视剧的贡献率达41.8%,相比而言,女主角郑爽则为25.65%。

与过去相比,国内观众对男艺人的审美需求发生了改变。根据艾瑞咨询2016年4月发布的《2016年中国粉丝追星及生活方式白皮书》,粉丝中90后、00后总占比达76.1%,女性粉丝的比例高达76%,他们认为偶像吸引自己最主要特质以“帅气”、“颜值高”为关键词。

长期研究粉丝心理的厦门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杨玲指出,早在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落后,强烈的文化焦虑产生了对强大男性的需求,审美就是“寻找男子汉”,推崇诸如电影《红高粱》中具备阳刚气质的男主角。而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一方面国家处于长期和平时期,另一方面受日韩相对强势的流行文化影响,例如韩国娱乐公司SM推出“花美男”组合H.O.T,长相精致、温文尔雅的暖男形象受到推崇,审美逐渐向具有东亚风格的中性男性转变。

杨玲补充,这也与女粉丝们所代表的女性地位提升有关,独生子女政策使新一代女性享有了家族所有资源,是整个中国最为自信的,因而女性甚至对男性产生了“好萌、好可爱、我想保护他”的冲动,为年轻的小鲜肉提供土壤。

制造鲜肉的经纪公司

一些试图批量制造鲜肉的演艺经纪公司应运而生。例如欢瑞这样将经纪与制作结合,为旗下艺人量身打造影视作品,这成为一类普遍的鲜肉生产模式;另一类是效仿日韩的偶像培养模式,从小培养练习生再将他们推出。

通过系统化的培养,偶像艺人可以批量复制,

在韩国偶像培养体系,他们出产了最多的颜值派多栖艺人,艺人制造不再是随机事件,而是通过预测当下市场需求进行针对性培养的产物。

制造小鲜肉“最后拼的就是两点:谁的艺人更专业,技能更扎实,能够通过工业手段批量复制。

因此,如果将小鲜肉看做一种可以批量复制的快消品,它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它的持续性。即便在用法和制造方面有如上方法论,但小鲜肉的产量依旧平平。如果从2014年开始算,韩国从《来自星星的你》之后开始都出了好几代小鲜肉了,但国内还是那几个。

毕竟,中国以小鲜肉为代表的流行工业在近年才慢慢开始,第一代小鲜肉存在的时间长正是因为行业操作模式还不成熟。成熟以后,小鲜肉会有更丰富的代际层次变化。但是,作为影视流行工业中与实力派并行的路线,中国的发展越靠近欧美日韩。

小鲜肉有市场价值的时间就很短,就是在所谓鲜肉期。成熟的实力派艺人注定生命周期有二三十年,但是全世界的偶像都短。这类人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被关注和放大市场价值,这是自身的客观性。

但随着对年轻化市场的进一步探索,小鲜肉不再是唯一选择,借助“类型”亦可能产生爆款。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选出的《2016中国电视剧选集》,按题材、类型和气质可将其划分为主旋律、现实生活、谍战、悬疑等7个类型。这是总局沿用了二三十年的传统分法,而视频网站则根据年轻受众趣味走到哪,就出现哪种类型,“针对不同的用户群趣味,我们会主打不同类型,”企鹅影视自制剧业务部总经理方芳说。看网站的分类会发现今天电视剧的生态丰富得多,2016年的盗墓题材和2016年的刑侦剧,对于今后制作公司的复制都是有意义的。

倘若小鲜肉的集中爆发刺激了中国偶像工业体系的发展,将有助于提升小鲜肉本身的能力和偶像类影视产品质量,因为产品越好,收入自然越多,越容易进入良性发展的正循环。

但也需注意,小鲜肉只应是丰富多彩影视市场的新锐亮点,要警惕被它一叶障目,忽略了艺人体系的多元,更忽略了影视作品的复杂性,

标签:片酬,鲜肉,要价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百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baida.com/life/225666.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