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ùzǐ,释义:指的是童仆;小子,对人的蔑称。如:明沈采《千金记·入关》:“那无知竖子,激得我怒气填胸。”
1、童仆。
《庄子·山木》:“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郭庆藩集释:“竖子,童仆也。”
清 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三:“《荀子·仲尼篇》云:仲尼之门人,五尺之竖子。”
2、指小孩。
《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於 秦 。 秦伯 使医 缓 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
《隶释·汉安平相孙根碑》:“呱呱竖子,号啕失声。”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笞怒废於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对人的鄙称。犹言“小子”。
《战国策·燕策三》:“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史记·项羽本纪》:“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操 怒,谓 融 曰:‘ 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回:“众诸侯皆言不可轻动。操大怒曰:‘竖子不足与谋。’”
明 沈采《千金记·入关》:“那无知竖子,激得我怒气填胸。”
标签: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