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上说,李成儒跟郭敬明之争,争的不是演员的演技,争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员个人能力却面临不断衰落的事实。
相比李成儒直指问题的根本,郭敬明更多的是“避实就虚”。
两个人的发言,跟年龄阅历有关,也跟屁股所处的位置有关。
李成儒不是个大腕,但却是一个根底颇深的一个演员,他最早很有钱,一次打赏服务员的小费都在上百美金,因为生意破产,他才有时间,有机会做演员,电视剧《重案六组》中的警察“曾克强”是他最出名的角色之一,还有电影《大腕》里,成功预言中国房地产的那个精神病,也是他的表演。
李成儒点出演员们的表演,以及台词功底不行,没有经过十几年,甚至只是两三年的系统训练,就匆匆登上表演的舞台,这其实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急功近利,一切都朝钱看。
李成儒不同于陈凯歌,沙溢,赵薇,王迅等人,他敢说,他的顾忌没有那么多。
鹏哥我挺喜欢他,因为他的气质跟大我很多的表哥很像,那双锐眼,一下子就能戳破很多人的猪尿泡。
李成儒说得很对,我们听起来也很爽,但仅凭他一个人,却改变不了现状,实属悲哀。
关于郭敬明,这是一个复杂的人。
他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郭敬明在《演员请就位》说的一句话: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但请允许它存在;你可以继续讨厌自己讨厌的东西,但请允许别人对他的喜欢。
这句话是既是郭敬明对李成儒和观众说的,更是对自己说的。
在郭敬明的成名路上,经历了“郭敬明抄袭事件”,导演了电影《小时代》系列跟《爵迹》等,在个人的成长路上,他已经超越同龄人,以及不同龄人太多。
1983年的郭敬明,不能算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早已不算是生瓜蛋子了,身为作家,编剧,导演的他,不管作品质量到底如何,产量着不少。
面对李成儒对演员尖锐的评价,郭敬明对上年龄跟他父辈一样的李成儒(1954年出生),说话客气,也显得很“圆滑”,他承认演员的演技不成熟的同时,也顾左而言他的谈的是作品,而不是直面演员的演技。
导演过多部作品,又身为编剧的郭敬明,对演员们演技的了解,不能说了如指掌,但也不是泛泛之辈。
可以说,李成儒批评了演员的演技,郭敬明解释了作品,鸡同鸭讲,大家并不在一个轨道上。毕竟《演员请就位》是一部导演选角真人秀,需要矛盾冲突增加看点,但又不能真的产生冲突,那样乐子就大了。
归根结底,这是一档娱乐节目,屁股决定了思路,从个人角度,我更支持李成儒。
你说呢?
我是大鹏哥,喜欢,就关注我。
郭敬明这种就是胡扯。宽泛的讲,艺术的范畴跟可以很广,可以包含善恶美丑,但电影艺术是传播手段和价值输出方式,总的来说,美和积极性应该是主流,因为你正在对别人,特别是年轻人造成影响。不要口口声声说什么有人喜欢就是对的。当然,你拍烂货电影不违法,有句话叫法无禁止即可为,要知道,法律是准绳也是最后的底线,在此之前还有公序良俗,如果不能满足普遍价值观的要求,不弘扬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就是垃圾就是糟粕,就是麻醉青年人的毒品。艺术没有了方向,就会造就某港一样的废青!
首先感谢的众多邀请,不是我不想回答,可能真的是我不擅长。浏览了15个问题,我选择回答这个问题,或许是因为我最近在读的书有关系。先讲一下问题,这个问题是在问如何评价郭敬明在《演员请就位》中反驳李成儒,从问题的根本上看,给我的引导应该是评价郭敬明,刚刚看了几个网友的回答,有的人竟然回答成了评价李成儒,我也不能否认对于问题的理解有不同的角度。
在评价郭敬明之前,我想讲一下影视界的背景,李成儒固然是一位好演员,他的表演很专业,作品很收中老年人的喜欢;郭敬明先生写的作品更让年轻人接受,特别是《小时代》系列影视作品,年轻人是在网络上比较活跃的人群,而且在社会中,年轻人的很多的经历或者向往和憧憬,在郭敬明先生的作品中出现了类似的情景和场景描述,在年轻人的观看过程中代入感更强,更适合年轻人观赏。
在我最近读的书中或者是在经济社会的当下,市场决定产品的案例很多很多,有些产品并不是他的质量不好,而是即便质量好,但是不被市场中的消费人群所接受,那么再好的产品也有可能会被淘汰;影视作品和产品或商品都是有市场的,不同的产品或商品都有不同的市场消费人群和市场消费场景。拿我们最熟悉的手机来说,在学生年龄有电话手表、智能手机等,在年轻人年龄有智能手机、与智能手机相关的智能生活用品等,在中老年龄有老人手机、老人智能手机等;同样都是通讯设备,但是在不同消费人群中就会产生适合不同年龄消费人群的产品。
在影视中也是类似,去电影院的大多都是年轻人,中老年人去电影院的真没有年轻人多。《小时代》系列电影可以搬上院线上映,有接受电影宣传海报及预告片理念的人,看到这些宣传后就会买票观看;《重案六组》系列影视作品排成电影在院线上映,这样的情况我还没有看到。中老年人喜欢的作品也是好作品,但是年轻人不一定喜欢,年轻人喜欢的电影,中老年人也不一定喜欢。更重要的是以院线为例,《小时代》是根据年轻人相关兴趣及场景编剧和拍摄的,也是符合年轻人喜好的,更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正如郭敬明所说,你可以不喜欢,但是不喜欢的东西也会存在,一个人不喜欢并不代表所有人都不喜欢,更不代表别人也不喜欢。
市场决定产品和商品存在的价值,产品和商品也是消费者接受的才会有市场,如果没有消费者买单,这些产品和商品很快就会被淘汰,抱怨没有用,不能改变任何,只有改变自己来适应市场的变化,适应消费者需求,这样所生产出的产品和商品才会有市场。去年看了周润发和郭富城演的电影,电影讲的故事是关于造假钞,周润发这么大年纪了都能拍出年轻人喜欢的影视作品,周润发都懂得学习和改变自己来适应消费者,那为什么有些人不思进取的还在以自己过往的经历来显示自己的不同呢?
冯远征先生在《天下无贼》里的表演真的颠覆了我对于演员的认知,是演员本身的改变让他有更多的戏路。再讲一位我很喜欢的演员陈道明先生,他也反驳过所谓的小鲜肉,但是他的反驳不是因为自己没戏拍而抱怨。观众的观赏角度在变,而演员自身没有变;消费者不喜欢买的商品,难道市场上还会容易找到吗?特殊喜好的人除外。
《小时代》是观众喜好的产物,郭敬明更是因为有观众喜欢他的作品才会让他出现在更多人的视野中,郭敬明的出现是观众选择的,他的作品被很多年轻人所接受,他的电影被年轻人所买单,虽然有差评,但任然有人去看,还是有愿意看的人存在;即便没有郭敬明也会出现刘敬明、赵敬明和张敬明,院线可能会上映《大时代》、《大小时代》和《大时小代》等等适合市场的影视作品,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作品。郭敬明讲的话不但有道理而且符合市场中的消费者的需求
支持李成儒老师!说真话不被人待见是常态,几千年都是这样,将来还是这样。现在的文化市场以流量为尊,其余都不重要,为啥?唯钱是举呗。该娱乐节目居然请了赵,真的无语及失望,当真对其在资本市场的劣迹视而不见?还是忘记得快?郭的头脑反应确实迅速,但立场根本站不住脚,避重就轻,偷换概念罢了。首先,李成儒老师说的是文化导向的问题,而郭陈述的是其作品好坏;其次,如果存在即合理,是不是说不利于国家民族复兴的东西存在也合理?最后,我想说,商品社会对于物质的东西固然可以存在,但不应当作为主流,中华几千年厚重的文化才是最值得提倡和发扬的。
第一:将好不好等同于喜欢不喜欢,是犯了因果颠倒的逻辑错误,就像是说你觉得我的电影不好,是因为你不喜欢我的电影,而事实是,我不喜欢您的电影,是因为觉得您的电影不好。
第二:将良莠不齐等同于万千迷人,是犯了范畴混淆的错误,诚然我们需要不同的电影,来满足我们不同的梦想,但我们需要的是不同的好电影。
第三:将担忧等同于不允许,是犯了褒贬不当的逻辑错误,就像老前辈提醒我们前面的桥年久失修,木板都烂完了,年轻人一定要绕路走啊,您非要说老前辈剥夺了我们自己去试一试那座桥的权利。将老前辈一顿数落,然后自己去试了一下,摔的粉身碎骨,然后又来埋怨老前辈当时为啥不坚持原则,只是遇到质疑就改变了哪?
傻逼的诡辩。按照郭敬明的理论,你不喜欢的东西也要尊重它的存在,那你不喜欢李成儒的理论,也要尊重这个理论的存在,那你反驳什么?自相矛盾,辩论你差远了,小傻逼
也不知道是什么人把这个没有三块豆腐高的人给弄红了,他所写的,崇拜的,带歪了一代人,诲人不倦的矮脖子
老戏骨的戏评严厉有内容,郭敬明式的无营养,同样代表现在不少年轻人的价值观,很可怕、更可悲。难道现在的生活就只有金钱、地位、爱情?那些连自己都分不清自己是男是女的小鲜肉还应该有存在的必要?如果是这样,那就太可悲、可怕了。哪还有未来?
李成儒和郭敬明两个人说的是两件事,只能说大家不在一个频道上,其实两个人都说的挺对的。
引发李成儒开怼的起因是因为董力和郭俊辰的台词功力太浅,李成儒是对表演本身在下定义,过后引申到了他们表演的内容上,说得不好听其实是被董力他们表演牵连了。
郭敬明说的那句话我是深表赞同的,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但情允许它存在,你可以继续讨厌自己讨厌的东西,但请允许别人对他的喜欢。
我也一直认为你可以不吃辣,但别跑到火锅店门口骂街。
历过了世事沧桑,经过了人情冷暖之后的李成儒,再来看这青春偶像、都市言情的片子,就会有种看小孩子过家家的感觉。一个清醒成熟的人,在看到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表演,自然就会出现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的不适感。正如老李所说,先不评论这演技如何,就看到这片子就难受了。为什么?因为浅薄,没有深度不说,所推崇的价值观也是幼稚的。情情爱爱的东西多了,人会变得疯狂。自古来,推动社会进步的都是理智。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听着特浪漫,其实闯大祸。这大概其就是李成儒的观点。不愿理会这种唧唧歪歪,少男少女乱矫情的片子。演技越好看着越难受。郭敬明的反驳呢,点出这是中国第一步以校园霸凌为主题的电影,是有意义的。然后批评了老李不知包容,不调查就发言。看似辩驳的密不透风,反过来占据了主动。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是强辩甚至是狡辩。为什么?偷换概念了。这部剧其实就是借了校园霸凌的鸡生了言情剧的蛋。根本没有反应什么校园霸凌这一严肃社会问题的深刻。这种辩驳,虽然好像很有道理,却也反应出了郭敬明的格局。这是一个不能有不同意见的人 ,特别会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可惜就是池子太浅,一下就探到了底,反倒是露了怯,现出了明显的小家子气来。博闻强记不假,惜哉城府太浅,盛气凌人,格局不足了。评价下演员的演技。女孩子不说,就是她的戏她的角。两个男生都略显青涩。跨界那个就更是有些业余。不过都是用了心的。其实另三位导演点评的都很专业的,问题也都指出来了。就不多余置喙了。
标签:李成儒,郭敬明,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