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的古义:1)布制的衣服,麻袭隐布衣服(古时老百姓穿麻布衣服)。2)借指平民百姓。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故称。
“布衣”的今义指麻布衣服。
“布衣”的制作发展:
“布衣”是布做的衣服。这里的“布”,不是常说的百分之百棉花织出的“棉布”。追溯古代说的“布”,是今日叫做麻布的麻制品。所以,那个形容穷苦百姓的“布衣”,是穿麻制衣料的普罗大众。虽然麻制衣料现时比棉布还贵重,但古代却恰恰相反。
古禅芹时中国盛产各种麻类,用麻织布历史悠久,棉花产量曾经甚少。物以稀为贵,棉布衣服只有大富大贵的显赫人家才穿得起。大约在南北朝前后,中国的棉布是从南洋进口的走俏外国货,只是运费也使得棉布身价成十倍的翻番,普通穷人只能将就着穿麻料衣服呢。
直到元朝时,有名的黄道婆从琼州带回黎族人的纺织技术,种植棉花才渐渐多起来。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规定凡有四亩田地的耕种者,必须种植桑、麻、棉各半亩;有十亩田地者,种棉加倍。这一来,棉花拍袭厅的种植,才逐渐在全国普及。
扩展资料:
“布衣”在古代的应用:
1、布衣将相
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起自布衣”,称之为“布衣将相”。“布衣”原指穿麻布衣服的人,后来成为一般平民的代称,其中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及没有官爵的地主。
有出身白徒(一般农民)、屠夫、丧事吹鼓手、小商贩、戍卒、小吏等。他们流品很杂,除娄敬外,均是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他们在反秦起义及同项羽的斗争中,逐渐壮大起来。西汉建立后,形成了布衣将相之局。
2、布衣精神
布衣精神是古代平民知识分子坚守的一种信念。他们不畏于势,不惑于神,不弃尊严,孤守怀疑、叛逆、自由而旷达。
布衣精神,首先是布衣之道,就是心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退则独善其身,进则兼济天下”,“布衣精神”除了深受儒、道思想影响之外,又受墨家的影响,重一诺千金,乐解危济困。布衣精神还很重视布衣之操、布衣之礼:贫贱生杀不能去其志,抱着济世天下的理想,又不趋炎附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布衣 (词语释义)
标签:今义,古义,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