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百答>生活百科>《走向共和》与《大明王朝》被称为历史剧经典,你怎么看?

《走向共和》与《大明王朝》被称为历史剧经典,你怎么看?

2023-08-24 04:50:37 编辑:join 浏览量:549

《走向共和》与《大明王朝》被称为历史剧经典,你怎么看?

谢邀,所学甚杂,谈谈看法。

首先,《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两部剧都非常的经典,但是又各具特色。

《大明王朝1566》所表达的更多的是权力斗争。皇权、宦官集团、文官集团、清流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整部剧的焦点。这部剧值得回味的地方很多。

胡宗宪苦心为国,却不被理解,夹在嘉靖帝、严嵩还有裕王之间,很多能做的事,因为猜忌却不能做,这种矛盾的痛苦中甚至想以死殉国。难啊!

杨金水坏事做尽,却对芸娘一往情深,最后装疯卖傻,却也忠于皇上。

高翰文就是典型的书生代表,空有一腔报国热情,但却没有政治智慧,虽然胡宗宪百般叮嘱,还是一到浙江就被美人计套路了。

海瑞代表的是百姓,虽然他有手段有智慧也有魄力,但是他所代表的百姓利益和皇权之间本来就是冲突的,所以报国无门。

总之,每个人物,都很丰满,也很精彩。

《走向共和》和《大明王朝1566》不同,主要表现的是历史洪流。洋务派,守旧派,维新派,革命派共同成就了历史,也被历史成就。

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虽然也想挽救大清,但是在那种封建体制下,不改变社会体制,一切努力都是徒劳。也是难啊。。。

以慈禧为代表的守旧派,掌握着大清的最高权力。却只贪图眼前享受,不想变法求强。

维新派虽然被皇帝重视,却没有变法求强的切实手段,只会空谈,居然把维新变法的希望寄托于刺杀慈禧太后上。

不同的利益相关方不能达成一致,在利益的争夺中错过了晚清时期改变国运的机会。

总之,两部剧都非常的精彩,推荐大家观看。

《走向共和》的经典在于,他打破了以往脸谱化描写有些历史人物的定势思维,比如李鸿章,比如袁世凯,比如慈禧太后。

另外,他用恢宏的布局和长线的脉络让一众伪历史剧折服,从清末到民国初期,各色人物悉数登场,这可不是一般的大手笔。

第三,他借古讽今,古为今用,深刻阐释了革命对于国家发展之意义和必须,历史观很正,这相当不容易。

《大明王朝1566》的长处在于对官场文化的面面观。他的故事本身并不是历史,比如徐阁老和张居正及高拱等人的时间交错问题。但是,他的剧情的严格、细致程度,却让这部本不是历史剧的历史剧大放光彩,不得不说,编剧刘和平确实很厉害。

在这其中,海瑞和嘉靖皇帝的人物塑造我觉得是最成功的。尤其是嘉靖的故弄玄虚和海瑞的耿直不弯,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这两部电视剧粗略谈一下观感。从共同点来讲:

首先,两部剧从演员阵容来看都属戏骨压阵,熠熠生光,配角也是演技爆棚,个个精彩。其次,剧情方面也都是精雕细刻,紧凑而不失厚重,情节推进火候掌握的恰到好处。快一分,失掉了历史的独特韵味;慢一分,则显得拖沓冗长,没有了特定剧情的紧张感。

从不同点说:

《 走向共和》,剧如其名,展现的是中华民族旧有皇权代表、士大夫、新知识分子以及革命党人在巨大的历史变革洪流中的挣扎前行,剧情从中日甲午海战前夕一直延续到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这三十多年的历史大事件。在剧中,可以说没有刻意的正反派的较量,而是着重刻画代表不同思想的各个阶层在面对外国侵略,即将遭受亡国灭种时内心的拷问和为此做出的不同抉择。这部剧所展现的历史格局非常宏大,以史实为依托,导演寄托的是一种对民族国家在艰难中寻找方向的感慨和隐喻。据说当年在播出时被认定为映射现实,仅仅播出几集就被拿下,实属可惜。

《大明王朝1566》相对于前者来说则历史格局小了许多,精于对权谋的刻画,单纯从历史剧的角度欣赏也是极为上乘之作,对于了解道君皇帝嘉靖、清官海瑞、全奸严氏父子以及大明独特的政治体制,不失为最佳选择。

总得来说,我个人而言,《走向共和》比《大明王朝1566》更值得欣赏,可能是两部剧所选的历史节点不同,前者选在大动荡大变革时期,给人的冲击力更强一些。

谢邀。

在国内影视作品历史剧中,恰好我最喜爱的就是《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巧的是,两部剧的导演都是张黎。更巧的是,首播失利、版权设限的《大明王朝》如同被囚禁一般,无人问津,蒙尘十载;《走向共和》也有相同命运,曾被禁播,被删减。

两剧之所以如此吸引人,便是紧紧围绕权谋与制度叙事、刻画人物。

先说说明朝那些事。剧中,收放自如的嘉靖皇帝、权倾四野的严嵩一党、裕王及智囊、直臣海瑞、大小太监们诸多势力明争暗斗,精彩纷呈。

嘉靖年间,皇帝不上朝,但整个大明朝的财政收支却一直掌握在其手里,除了修醮炼丹以外,最让他关注的便是计算整个国家的财政收支。我们注意到,剧中朝堂议政时,一边是内阁大臣们,一边是掌印太监、秉笔太监们。这真是个神奇的存在。原来,在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后,明朝建立了一套内廷、外廷完全对称的分权与议事体制。外廷有内阁,内廷有司礼监;外廷有三法司,内廷有东厂、西厂、锦衣卫;外廷有总督巡抚,内廷有镇守太监、守备太监。外廷“票拟”,内廷辅佐皇帝批答奏章即“批红”。

我们惊奇的发现,明朝发明了这套权利制衡堪称完善的治理体制。可实际运转呢,却涌现了专横独裁的永乐帝,内外勾结的张居正与冯保,血腥滥杀的魏忠贤。在崇祯无奈而又毅然决然地诛杀魏忠贤后,外廷文官、清流们欢欣鼓舞。为了私利和声望,他们和皇帝斗,和太监厂卫斗,自己内部斗。尤为可笑的是,当皇太极等满洲贵族主动提出议和、李自成破城后商议迁都与投降事宜,崇祯已不能做主。分权过后,大明皇帝承担了“无权”的绵绵不绝的痛苦。是为明殇。

分权未能振兴,继续专制治国。转眼,到了300多年后的清末。资产阶级革命与制度席卷全球,清廷还在吃皇家粮。为修建颐和园,冒用海防捐;狼子野心的日本天皇却从私家费用挤30万两白银,一日只吃一餐,逼着内阁增拨军费添置巨舰。一败日本再败联军后,君主立宪还是共和,这个选择题难倒了清廷所有人。

慈禧自然希望把持朝政,永保帝业。慈禧的驭人之术较嘉靖有过之而无不及。凭着对背锅侠李鸿章、忠仆荣禄、能臣袁世凯的强力把控,光绪直接被她玩死。慈禧去世后,帝王家便再无话事之人。袁大头当选总统,继而称帝,除了实力超群、工于心计外,其实是权谋余毒将其推上权力巅峰。中山先生理论先行,身体力行,终还是敌不过一群对个人权势与崇拜趋之若鹜的政客和党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走向共和之路漫长而修远。分权还是专制,这是一个问题。

好了,再说说看剧吧。两剧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故事 + 画面 + 台词的立体轰炸,让你大呼过瘾,欲罢不能。大量老戏骨的精彩飙戏,令人反复琢磨,每一个人物刻画得都是入木三分。比如,涉案太监杨金水、似忠似奸袁世凯的表演就非常惊艳!

大明王朝1566第一,走向共和第二。

都看过了,1566告诉的你党就是党考虑全局,也需要刚正不阿的人。走向共和告诉你:顺应潮流!但是也在还原历史,伟人不一你定是真的伟人。读懂的点赞。

标签:明王朝,历史剧,共和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百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baida.com/life/238557.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