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癣根据皮损形态分为水疱型、浸渍糜烂型和鳞屑角化型。
好发于趾间、足跖及足侧缘。
皮损初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水疱,疱液清,壁厚而发亮,不易破溃,可融合成多房性大疱,撕去疱壁露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糜烂面,干燥吸收后出现脱屑。
瘙痒明显。
好发于趾缝,尤以第3-4和4-5趾间多见。多见于手足多汗、浸水、长期穿胶鞋者,夏季多发。
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露出潮红糜烂面及渗液,常伴有裂隙。
有明显瘙痒,继发细菌感染时有臭味。
好发于掌跖部及足跟,呈弥漫性皮肤粗糙、增厚、脱屑、干燥,冬季易发生皲裂甚至出血,可伴有疼痛。
一般无明显瘙痒。
本病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感染引起,其中红色毛癣菌占50%-90%。
本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用手搔抓患癣部位或与患者共用鞋袜、浴巾、脚盆等是主要传播途径。
足癣要及时、彻底地治疗,伴甲真菌病者应同时治疗甲真菌病,消灭传染源。穿透气性好的鞋袜,保持足部干燥。不共用鞋袜、浴盆、脚盆等生活用品。
本病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疗程一般需要12个月。
鳞屑角化型足癣或外用药疗效不佳者,可考虑系统药物治疗。
标签:足癣,图片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百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baida.com/life/194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