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百答>生活百科>约翰·拉贝救下25万中国人后,晚年生活穷困潦倒,我国是如何报恩的

约翰·拉贝救下25万中国人后,晚年生活穷困潦倒,我国是如何报恩的

2023-07-30 00:58:42 编辑:join 浏览量:579

约翰·拉贝救下25万中国人后,晚年生活穷困潦倒,我国是如何报恩的

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失利后,凶残暴虐的日军宛若一群野兽般横冲直撞闯入南京城,手段极其残忍地展开了一场长达六周将近42天的大屠杀,多少家庭妻离子散、支离破碎,曾经“十里秦淮灯火灿”的金陵古城南京,在顷刻之间化作了尸横遍野,满目疮痍的人间炼狱。

据悉,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中国人数超过了整整30万,但在这次充满罪恶的南京大屠杀中,有一个德国商人却勇敢地站了出来,舍命救下25万中国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晚年回国后却穷困潦倒。

这名德国商人是谁?又是怎样拯救25万中国人生命的呢?

约翰·拉贝,1882年11月下旬出生于德国汉堡市,初中毕业后选择下海经商,到非洲东南部的一块葡萄牙殖民地做进口贸易,在工作期间,约翰·拉贝加入德国纳粹党。

提起纳粹党,世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残忍暴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党人滥杀无辜、肆意屠戮百姓,无恶不作,在世界上臭名昭著,引起很多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极度反感和仇视。

其实,纳粹本来的身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复杂的人心,为纳粹增添了无数恐怖色彩,但约翰·拉贝无疑是德国纳粹党内的一股清流,曾利用德国纳粹党员的身份,庇佑了25万中国老百姓免遭日军的屠戮,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1908年,因为工作调动的原因,约翰·拉贝与妻子多拉·拉贝一起来到中国北京,进入西门子公司的中国办事处工作,这一干就是整整30年。

在中国,约翰·拉贝看到了晚清政府的昏聩和衰败,也见证过民主革命伟业的崛起,但最令他感动的还是中国人淳朴诚实的民风,毫不在意约翰·拉贝外国人的身份,对他十分友善。

而约翰·拉贝也逐渐被中国人民所感动,慢慢褪去了一身戾气,爱屋及乌,对中国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与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有接触,对中国社会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并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全部记录在了自己的《拉贝日记》里。

1937年,日军突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拉开全面侵华的大幕,淞沪战役后,日军集结重兵,分三路围攻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城。

在此之前,许多长期留驻在南京的外国人,因为害怕自己受到战争波及纷纷提前离开,但约翰·拉贝却没有走,反而在南京城内开了一座德国学校,他在中国已经生活了30年,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早就已经将中国当成第二个故乡,将中国人当成自己的朋友,他要留下来拯救更多的中国老百姓。

在他的积极劝说下,还有20多名德国、美国和丹麦人也一起留了下来,与约翰·拉贝一起在城内建立安全区,为南京市民提供避难场所,而约翰·拉贝也因此当选为南京安全国际委员会主席。

按照约翰·拉贝的设想,安全区的位置大概建立在金陵大学、金陵女子、美国领事馆以及中国政府大楼空间,一旦建立,安全区内绝不允许出现任何军事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全中国老百姓。

但他的这一提议却遭到了日军司令部的拒绝,他们拒绝承认安全区的存在,没有办法,约翰·拉贝只能够发电报向德国总领事克里贝尔寻求帮助,可一直没有收到回信。

但后来的种种迹象却表明,克里贝尔一直在背后运作此事,因为日军在轰炸南京城时,很刻意的避开了约翰·拉贝划定的安全区。

安全区建立后,从四面八方赶来寻求庇佑的中国人多达25万之巨,草丛、大街和壕沟上都站满了人,空间也变得越来越拥挤,最后连睡觉都成问题。

以前约翰·拉贝等人都是被别人保护的对象,但现在却成了保护别人的人,对于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商人、传教士和医生出身的外国人无疑是个巨大挑战。

而除了住处问题之外,25万人的粮食供应也是一大难题,虽然南京市长做出承诺,可以送给他们两万吨大米和一万袋口粮,可安全区内并没有大卡车,所以约翰·拉贝只能开着自己的小汽车,冒着被日军飞机轰炸的危险,不分昼夜的搬运粮食,最终只安全运回一万担大米和一千袋面粉,总算不至于忍饥挨饿。

安全区的难民中,不仅只有普通老百姓,还有伪装成难民的国军士兵,因为长期持枪、戴军帽,手上长茧,额头上也有明显的帽檐印痕,几千名士兵被日军一一辨别认出后直接带走。

约翰·拉贝收到消息后,马上就与日军展开交涉,想救下他们,日本军官也作出保证,不会伤害这些士兵,但这个承诺却并未被很好地践行。

最后,约翰·拉贝看着池塘内躺满的军人尸体,内心感到无比愤怒和悲痛,马上就以德国纳粹党人的身份向日本领事馆施压,痛斥和谴责他们卑鄙无耻的行径,但每次收到的回复却出奇的一致: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并不是领事馆,而是日本军部。

而从那以后,约翰·拉贝每天都会亲自驱车上街巡逻,只要撞见日本军人烧杀抢掠、强抢民女等胡作非为,都会亲自上前喝退他们,可每当被扫了兴致的日军想要掏枪杀害约翰·拉贝时,看到他胳膊上的纳粹臂章就只能灰溜溜地离开。

纳粹臂章是德国的最高荣誉,日本人本就对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忌惮万分,对这些比他们强大的军人只有尊敬和畏惧,所以只要约翰·拉贝亮出纳粹党人的身份,日军就只能悲愤地离开,而约翰拉贝也凭借这一手段救下了很多中国人。

不过,约翰·拉贝很少在晚上出门,生怕卑鄙无耻的日军趁自己不在偷偷摸进安全区。

有一次,他就在安全区内撞见了一个日本士兵,将其控制后,隔天就将情况通报给了日本司令部,但那名犯事的士兵却只挨了一巴掌,这就是日军所谓的惩罚。

约翰·拉贝的行为,让25万中国人都将他当成了救命恩人,获得了一致推崇和赞赏,他的博爱心胸就连无比厌恶纳粹主义的罗伯特·威尔逊也忍不住心折,盛赞约翰·拉贝是品德非常高尚的纳粹军人。

1938年,约翰·拉贝回德国述职,拿着他亲笔记录的《拉贝日记》,对日本人在南京的所作所为进行公开批判,日军残忍暴行很快传遍整个德国。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斯大林下令公开批捕纳粹党军官,约翰·拉贝也在抓捕之列,但当他舍命保护25万中国人的英勇事迹传出后,不久后又被无罪开释了。

但约翰·拉贝在德国的晚年生活并不好,身体健康每况愈下,还患上了严重的皮肤病,穷困潦倒,只能靠着变卖祖产艰难度日。

中国在得知救命恩人的悲惨遭遇后,自发为拉贝捐赠衣食,尤其是被他保护过的25万南京市民,更是为他众筹到了一亿元,这在当时的中国可是一笔不小的资金,被南京市长通过邮寄的方式送到了约翰·拉贝的手中。

此外,南京市民每个月都会按时定量给约翰·拉贝邮递伙食补品,同时南京政府也郑重对外发出声明:中国是约翰·拉贝永远的家,他随时都能回来,我们免费提供住房和生活所需,为他养老。

中国人善意暖心的做法,让约翰·拉贝非常感动,帮助他在人生中最黑暗的岁月中走出困境,重拾生活信心。

1950年,约翰·拉贝因中风送医抢救无效,听着新中国建立的广播微笑离世,享年68岁,但却留下了《拉贝日记》,长达2000页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珍贵资料,成为了中国揭露日本犯罪事实的一项重要证据。

标签:拉贝,晚年生活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百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baida.com/life/188789.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