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百答>百科知识>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2023-08-25 00:22:20 编辑:join 浏览量:563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组课本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包括三篇讲读课文《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篇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体裁的多样,语言极富表现力,细细品读会让读者走进一幅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卷之中,从而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练习积累词语,要求会写会用32个词,认识、记忆16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

3、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学习文中优美的词句,积累语言,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词。

2、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四、课时划分

1、《古诗词三首》3课时

2、《桂林山水》2课时

3、《记金华的双龙洞》2课时

4、《七月的天山》1课时

语文园地二4课时

四、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

1、创设情境,反复诵读课文,品味与感受语言的魅力,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

2、搜集有关信息,更多的了解这些地方。

3、仔细咀嚼文章精彩语段,丰富积累。

4、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五、制定计划时间:2月17日

1、古诗词三首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能通过朗读、绘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收集诗人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二学习课文

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①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②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

②汇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③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很孤单、孤独)

④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⑥师小结: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为什么呢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5、多诵读,悟诗情

①过渡: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

②复习朗读方式: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

③自己带着感情读

④四人小组读古诗

⑤汇报: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

⑥全班再齐读古诗

三、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鸟飞尽

云独闲孤独寂寞

山相对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具准备

搜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上学期,大家游了长城、颐和园,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ext>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揭示课题。

4、解题。

①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②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诗人,洛阳人。《望洞庭》是诗人秋天行经洞庭湖所作。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学。

要求:

(1)拼读“螺”(luó)。

查字典了解“磨”的两个读音的用法。

①查字典或结合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相、和、磨、遥望

②读通课文,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3)指读生字。

①指名朗读诗句。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指导

1、导理解诗句。(主要针对学生理解有偏差的词句)

①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镜:铜镜,本课喻洞庭湖面。磨:拭,即擦。

句意: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就像没有被磨拭的铜镜一样。

②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句意: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

理解后同桌练说,指名说。

2、思考讨论。

3、诗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ext>

(1)“湖光秋月”为什么会“两相和”ext>

(2)课文中的“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这样比ext>

4、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5、出示挂图。

(1)指名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学生观察书上的图,朗读诗句。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停顿方法和重音。

2、教师范读。

3、自由练读,指名读。

4、指导背诵。

五、布置作业

熟背《望洞庭》,想象所描绘的景色,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具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古诗词三首

2、今天,我们学习词《忆江南》

3、简介作者(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今陕西渭南县人,幼年时因战乱避难江南,比较接近劳动人民,了解他们的痛苦生活。他的诗歌反映现实生活,语言平易通俗。

4、讨论词和古诗有什么区别,结合本课的学习查阅资料解决。

二、正音正字,朗读

1、小组学习,正音正字,注意总结自学方法。

谙ān

2、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

①个人自由朗读。

②同桌同学互读互帮。

③自由结合齐读。

④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三、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小组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好:美好旧曾:以前、过去谙:熟悉旧曾谙:过去曾经熟悉。

胜:胜过、强过忆:想念、想起江花:江边的花。

绿如蓝:碧绿如蓝草。蓝:一种可以从叶子里提取青蓝色染料的草。

2、小组讨论词句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标签:人教版,全册,下册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百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baida.com/article/240784.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