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百答>百科知识>“春寒料峭,冻杀年少”,梅尧臣名篇《春寒》透彻心骨、动人心魄

“春寒料峭,冻杀年少”,梅尧臣名篇《春寒》透彻心骨、动人心魄

2023-07-12 02:34:07 编辑:join 浏览量:552

“春寒料峭,冻杀年少”,梅尧臣名篇《春寒》透彻心骨、动人心魄

一、从民间节气特点理解“春寒”

立春,是农历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所谓“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中国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立春后,春回大地,鸟语花香,暖风习习。

然而,虽然气温回升,大地回暖,我们却仍会感觉异常寒冷,乍暖还寒。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春寒料峭 ”。宋代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曾记载:“ 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可见春寒的威力不小。

古诗也曾云: “律回风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 虽然春回大地、草木萌发,但此时人们总感到春比冬冷。正如农谚云:” 春冻骨头秋冻肉 “。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 我们人体的皮肤表面分布着呈块状的热感受点和冷感受点,冷点多于热点。面部、躯干皮肤对冷的敏感性比四肢皮肤高,前额皮肤对冷敏感,对热不敏感。

所以,气温虽然回升,但因我们感受暖点不敏感,仍会感受到初春的寒冷-- 春寒料峭 了。这就是我们节气意义上的“ 春寒 ”,也有人称为“ 倒春寒 ”

二、从古诗《春寒》中理解“春寒”

梅尧臣,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 少即能诗 ,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梅 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我们来品品他的《春寒》,领略春寒的意境。

古诗《春寒》

01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诗的首联,点明春天另面的季节特征,因为春天给人的感受是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但 在梅公的首联里,却是春日阴云笼罩,虽然云层不厚,但整天浓阴密布、云天雾海,一片迷茫。 “云容薄”是初春云雾的特点。诗的首联,便揭示了诗人初春抑郁的情怀。的确,这个春天不一般。

02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诗的颔联,对仗工整,语意隽永。写出了春寒料峭的景物特征,人都感觉寒冷了,更何况其他生物呢。 蝴蝶因气侯寒冷而紧缩着翅膀,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放 。“蝶寒”对“花冷”;“ 方敛翅” 和“ 不开心” 都是状态不佳的状态,更见诗人的心情。

其中的“ 不开心 ”更是一语双关。情景交融,写景及人,移情手法,别具一格。 与其说“花冷不开心”,不如说是诗人的不开心,内心惆怅和愁苦。 我认为诗人的颔联, 写得非常精妙 ,笔者非常喜欢。首联点明“春”,颔联则点明“寒”了。妙哉!

03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诗的颈联,由静景转至动景。 春风凛冽,吹动着挂着树枝上的酒旗;靠近山的地方,春风伴着阵阵春风而来,让人感到一阵寒冷。 这联写动景的“春寒”,裹挟着春风和春雨而来。这联的“春寒”似乎比上联的更甚。

“亚”通“压”字,描绘了春风的力度和动态。“片”字极为生动有特色,写出了春雨的特点。 在人们的意象里,春风是和煦的、习习的,拂在脸上极为舒适;春雨也是淅淅沥沥的,极具诗情画意。但在诗人眼里,春风、春雨却是“亚”和“片”的特征。可见景语即情语。

04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诗的尾联,诗人点出了自己的感受,抒发了情感: 我未曾做对不住景物的事,如今却让我感到一阵寒冷。因我自己的身体条件和心情低落,而不能去接近它们。“ 未尝辜”是指诗人没有辜负景物,“ 病”既指身体上的病,也指心理上的病,一语双关。

三、结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从以上情景交融的诗句来分析: 诗的标题“春寒”,语意深远,应该是一语三关,既指春天天气的寒冷,也指心情的寒冷,还指政治失意的寒冷。

天气上的寒冷,我们不言而喻;心情的寒冷,我们也能理解,当时正值诗人妻子逝世,次子又病逝,亲人离去的打击无疑让诗人雪上加霜,心情愁苦,更为寒冷。

政治上的寒冷,我们也能理解。诗人梅尧臣支持范仲淹的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期,看不到前途和希望,心情难免失落。

故结合《春寒》诗句来看: 春云的阴沉密布、春日蝴蝶和花的寒冷、春风春雨的寒冷等等,都不过是诗人”春寒“心境的体现。 诗人借景抒情,移情于景了。

大家喜欢这首《春寒》吗?钰姐希望大家“ 春寒心不寒” ,安心宅家过一个暖春吧。

(注: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END)

标签:冻杀,心骨,春寒料峭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百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baida.com/article/15267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