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型化上,于敏构型要好于美国的t-u构型。
根据已经公开的相关信息“于敏山埋则构型”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应用型,诞生即可用于实战,接近甚至完成了小型化的应用,可使用轰炸机投射或者弹道导弹发射。在这点上,“于敏构型”完全超越了他国。
中国在1967年6月17日第六次核试验中引爆了自行研发的于敏构型多级热核炸弹,与第一次引爆裂变弹相距仅32个月,是从裂变到聚变核弹发展最快的国家。引爆的核弹当量331万吨。
根据中文文献记录,中国氢逗棚弹的于敏构型(首枚氢弹设计全重为一吨左右,爆炸当量百万吨以上),其要点在于使用X射线透镜而非X射线反射镜来实现从初级到次级的能量传送,即“球柱球结构”。且于敏构型比美国T-U构型设计更加巧妙,首爆氢弹体积比美国要小。
扩展资料:
泰勒-乌拉姆构型(英语:Teller–Ulam design,缩写:T-U design),是当前世界上绝大部分核聚变武器所使用的核武器设计概念。由于这个构型使用氢同位素聚变反应来产生中子,它被认为是“氢弹的秘密”。然而,在绝大多数应用中,它的毁灭性的能量都是来自于铀的核裂变,而不是氢的核聚变。
在接近三十年的时间里,这个构型的基本特征都作为国家机密秘而不宣。它的特征包括
1、将核弹的爆炸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用于引发次级核爆的初级核爆,另一个就是威力更大的次级核爆。
2、通过初级核弹中核裂变产生的X-射线对次级核弹进行压缩,这个过程被称为对次级核弹的辐射内爆。
3、在冷压缩液卜以后,通过次级核弹内部的裂变爆炸对次级核弹进行加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于敏构型
标签:构型,于敏,氢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