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百答>百科问答>帝王故事5篇精选经典荟萃

帝王故事5篇精选经典荟萃

2023-08-23 15:18:31 编辑:join 浏览量:626

帝王故事5篇精选经典荟萃

在中华大地这个历史舞台上,上下五千年中来去匆匆走过了许多位帝王风云人物。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帝王故事5篇精选经典荟萃,供大家参考。

帝王故事5篇精选经典荟萃1

刘邦约法三章

当各路诸侯攻破武关(在今陕西丹凤东南),离咸阳不远时,赵高派心腹把二世杀了。赵高想自己即位,又怕进关的诸侯不服,就把二世的侄儿子婴立为秦王。子婴明白赵高一肚子坏水,非常危险,就设计杀了赵高。项羽想借着咸阳内乱连夜进军,又怕投降过来的秦军叛变。大军到了新安城南(今河南新安),楚军把投降的二十多万秦兵都给杀了,埋在大坑里。打这儿起,项羽的残暴出了名。

公元前207年,刘邦进了武关。秦王子婴派了五万兵马守住峣(yáo)关(在今陕西商县西北)。刘邦用了张良的计策,派兵在关左右的山头插上无数的旗子,作为疑兵,又吩咐大将周勃带领全部人马,从东南侧面突然打进去,杀了主将,消灭了这一支秦军。

刘邦的军队进了关,到了灞上,秦王子婴带着大臣前来投降,车马好像戴孝似地都用白颜色。刘邦接受了子婴的投降,把做了四十六天秦王的子婴交给将士们看管。

刘邦的军队进了咸阳。将士们乱纷纷地争着去拣值钱的东西拿。萧何首先进丞相府,把那些有关国内户口、地形、法令等的图书和档案都收管起来。这些文件是将来治理国家不能少的,他认为比银金财宝更有用。

刘邦进了阿房宫,一见宫殿这么富丽,宫女们这么漂亮,就进了内宫,躺在龙床上不想离开了。

部将樊哙这时闯了进来,说:“沛公要打天下,还是要做富家翁?这些穷奢极欲的东西使秦亡了,您要这些干吗?还是快点回到灞上去吧!”

恰巧张良也进来了。张良对刘邦说:“请您听从樊将军吧!”刘邦只好封了库房,自己回到灞上的军营里去。

刘邦召集了各县的父老,对他们说:“你们吃秦朝的苦头已经吃够了,从今儿起,秦朝的法令一律废除。我跟诸位父老订立三条法令:第一、杀人的偿命;第二、打伤人的办罪;第三、偷盗的办罪。办罪的轻重看犯罪的轻重而定。”“约法三章”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百姓们兴高采烈,纷纷拿着牛羊肉、酒和粮食来慰劳刘邦的将士。刘邦耐心地劝大伙把这些东西拿回去,他说:“粮仓里有的是粮食,父老乡亲们就不要再操心了。”

打那起,刘邦的军队给关中(函谷关以西地区)的百姓留下了好印象,百姓们都希望刘邦留在关中做王。但刘邦却担心项羽也会打进关中,不肯放过自己。

有一个谋士说:“将军,我们可以一面立刻派兵去守函谷关,别让诸侯的军队进来,一面招收关中的壮丁,扩大自己的军队。这样才可以抵抗诸侯。”听他这么一说,刘邦就派兵去守函谷关,不准项羽的军队进来。项羽的大军到了函谷关,刘邦的守关将士说:“沛公有令,无论哪一路军队都不准来。”

项羽知道后,气得连眼珠子都突出来了。他打进函谷关,到了新丰、鸿门(在今陕西西安东北)把大军驻扎下来,召集将士们商议怎么去惩罚刘邦。

帝王故事5篇精选经典荟萃2

汉武帝晚年的一场巫蛊风波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汉武帝的宠臣江充与太子刘据素来不和,遂趁机陷害太子,并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诬陷太子,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起兵反抗不果,相继自杀。壶关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书讼太子冤,终于清醒过来的武帝于是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又修建“思子宫”,于太子被害处作“归来望思之台”,以志哀思。此事件牵连者达数十万人,史称“巫蛊之祸”。

巫蛊为一种巫术。当时人认为使巫师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于地下,诅咒所怨者,被诅咒者即有灾难。

武帝晚年,赵国人江充受武帝重用,且与太子及卫氏一族素不和。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武帝病重,有不久于世之象,江充、苏文等人更加惧怕将来太子继位后会诛杀他们。便想到利用“巫蛊之术”去制造阴谋。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告发为巫蛊咒武帝,与阳石公主奸,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命宠臣江充为使者治巫蛊,江充使长安城的数万人死于非命。而武帝去了别处休养,如往常般将政事托付与太子,后宫事托付皇后,却并不召见太子与皇后所派的慰问使者。

随后,江充来到皇后宫搜查,将皇后寝殿弄得连放床之处也没有;接着江充去太子宫掘蛊,掘出桐木做的人偶,并栽赃太子咒诅君父。太子信任父亲,并不认为父亲会怀疑自己有弑父之心,本欲亲往武帝处禀明冤情,然而见江充等来势汹汹,因此召问少傅石德,石德认为皇帝在甘泉养病,甚至不见太子与皇后所派慰问使者,有可能不在人世,江充等人是在仿照赵高与李斯冤杀秦皇太子扶苏的故事。为了自保,石德建议太子越权行事,拘捕江充等人及追查他们的阴谋。此时江充逼太子甚急,太子在情急下同意石德所言。七月壬午,太子派人假冒使者收捕江充等人。江充助手按道侯韩说怀疑使者身份,不肯受诏,被来人杀死。太子派人禀告皇后,又分发武器给侍卫,搜查全城涉嫌巫蛊之人,并向百官宣布江充谋反。太子随即杀死江充,处死上林苑中的巫蛊术士。但是百密一疏,让苏文侥幸脱逃,向武帝控诉太子起兵谋反,武帝开始并不相信:“太子必惧,又忿充等,故有此变。”派使者召太子,但使者不敢到太子那里,回报武帝说“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

父子终于失去了最后的沟通机会。被苏文等人连续欺骗两次后终于上当的武帝大怒,下令丞相刘屈氂率兵平乱。太子纠集了数万人,与丞相军激战五日,死者数万人。最终,太子势孤力弱而兵败,唯有逃离长安。皇后自杀,太子宾客多人亦被捕杀。此时武帝暴怒,然而臣下却惧而不言,壶关三老茂上书曰:“太子进则不得见上,退则困于乱臣,独冤结而无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充,恐惧逋逃,子盗父兵,以救难自免耳。臣窃以为无邪心。”意思就是太子进则不能面见皇上,退则被乱臣的陷害困扰,独自蒙冤,无处申诉,忍不住忿恨的心情,起而杀死江充,却又害怕皇上降罪,被迫逃亡。太子作为陛下的儿子,盗用父亲的军队,不过是为了救难,使自己免遭别人的陷害罢了,臣认为并非有什么险恶的用心。“智者不敢言,辩士不敢说,臣窃痛之!唯陛下宽心慰意,少察所亲,毋患太子之非,亟罢甲兵,无令太子久亡!臣不胜惓惓,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宫下!”意思就是智慧之人不敢进言,善辩之士难以张口,我心中实在感到痛惜。希望陛下放宽心怀,平心静气,不要苛求自己的亲人,不要对太子的错误耿耿于怀,立即结束对太子的征讨,不要让太子长期逃亡在外!我以对陛下的一片忠心,随时准备献出我短暂的性命,待罪于建章宫外。武帝醒悟,有悔意,但并未赦免太子,太子逃到湖县一户贫家,户主常卖屦以维持太子生活所需。太子有一位富有的故人在此地,因为刘据派人找他而被人发现,官吏围捕太子,太子因拒绝被捕而自杀,户主亦被杀。

到此“巫蛊之祸”事件也告一段落。久之,官吏和百姓以巫蛊害人罪相互告发的,经过调查发现多有不实。后来得知太子是被冤枉的,此时汉武帝霍然醒悟,立即就任命田千秋为大鸿胪,并下令将江充满门抄斩,将苏文烧死在横桥之上。曾对太子兵刃相加的人也陆续被杀。上怜太子无辜,就派人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宫殿,叫作“思子宫”,又造了一座高台,叫作“归来望思之台”,借以寄托他对太子刘据和那两个孙子的思念,天下闻而悲之。

对于汉武帝,有历史学家给予了他“百代一帝”的辉煌定论,其实也不能一概定论,汉武帝虽为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但他也有糊涂犯错的时候,武帝晚年的脾气愤怒异常,因“巫蛊之祸”事件杀戮惨重,在史书上也留下了沉重的一笔。由此看来,汉武帝“百代一帝”的辉煌定论也应另当别论了。

帝王故事5篇精选经典荟萃3

汉明帝取经求佛像

汉光武帝到了六十三岁,害病死去。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

有一次,汉明帝做了个梦,梦里看见有个金人,头顶上有一道白光,绕着殿飞行,忽然 升到天空,往西去了。

第二天,他把这个梦告诉大臣们,许多大臣说不出那个头顶发光的金人是谁。

有个博士傅毅说:“天竺有神名叫佛。陛下梦见的金人准是天竺的佛。”

傅毅所说的天竺,也叫身毒(音yuán-dú),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的地方 (天竺是古代印度的别称,释迦牟尼出生在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境内)。释 迦牟尼约出生在公元前565年),原是个王子。传说他在二十九岁那年,抛弃了王族的舒 适生活,出家修道。他创立了一个宗教,叫做佛教。

释迦牟尼到处宣传佛教的道理。他传教四十多年,收了不少信徒,大家尊称他“佛 陀”。他死了以后,他的弟子把他生前的学说记载下来,编成了经,这就是佛经。

傅毅的话,引起了汉明帝的好奇心。他就派蔡愔(音yǐn)和秦景两名官员到天竺去 求佛经。

蔡愔和秦景经过千山万水,终于到达了天竺国。天竺人听到中国派使者来求佛经,表示 欢迎。天竺有两个沙门(就是高级僧人),一个名叫摄摩腾,一个叫竺法兰,帮助蔡愔和秦 景懂得了一些佛教的道理。蔡愔和秦景就邀请他们到中国来。

公元67年,蔡愔、秦景带着两个沙门,用白马驮着一幅佛像和四十二章佛经,经过西 域,回到了洛阳。

汉明帝并不懂佛经,对佛教的道理也不清楚,但是对送经前来的两位沙门倒很尊敬。第 二年,他命令在洛阳城的西面按照天竺的式样,造一座佛寺,把送经的白马也供养在那儿, 这座寺就叫白马寺(在今洛阳市东)。

汉明帝并不懂佛经,王公大臣也不相信佛教,到白马寺里去烧香的人不多。只有楚王刘 英倒十分重视,专门派使者到洛阳,向两位沙门请教。两个沙门就画了一幅佛像,抄了一章 佛经交给使者。

使者回到楚王的封国,楚王刘英真的在宫里供起佛像来,早晚礼拜。

楚王刘英是个有野心的人,他借着信佛的名义,结交一批方士,还用各种迷信的手法欺 骗人。

公元70年,有人向汉明帝告发,说楚王刘英纠集党徒,自己设置官员,想造反。汉明 帝派人一调查,认为刘英确实有谋反的情节,就把楚王的王位革了,把他送到丹阳。刘英到 了那儿,自己觉得罪行严重,就自杀了。

汉明帝还派人专门查办跟刘英有往来的人。楚王刘英曾经把全国有名的人编在一本名册 里。这个名册被搜查出来后,官府就按照名册一个个逮了来,受到牵连的人很多。这样搞了 一年多,逼死了不少人。

后来,有个大臣劝说汉明帝,认为被逮的大多是受冤屈的人。汉明帝亲自查问一下,果 然发现洛阳监狱关着一千多无辜受累的人。他才下了一道诏书,把他们赦免。

汉明帝虽然派人求经取佛像,但他其实并不相信佛教,倒是提倡儒家学说的。他还亲自 到太学(我国古代的大学)去讲过经(这里指儒家的经典书)。据说去听讲的和观看的,竟 有十万人之多。

帝王故事5篇精选经典荟萃4

朱元璋义气赢天下

朱元璋的江湖义气,在许多史料和传记作品中都有记载。

吴晗先生在其《朱元璋传》中,曾经对此绘声绘色地作过描述:

朱元璋少年当放牛娃时,有一次,他与同村的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一干小伙伴,在山上玩饿了,又找不到吃的。于是,朱元璋提议,将自己替人家放牧的一头花白小牛犊宰了来吃。大家欢呼雀跃,吃得心满意足。随后,当一群小坏蛋们意识到无法向主人交代时,朱元璋一个人拍胸脯承担了全部后果。他想出的主意是:告诉牛主人,小牛钻进石洞里,拉不出来了。最后,事情以朱元璋挨了一顿痛打并丢掉放牛的差事而告结束。

吴晗先生评论道:“朱元璋虽然吃了苦头,丢了饭碗,却由此深得伙伴们的信任,认为他敢作敢为,有事一身当,大家心甘情愿把他当作自己的头目。”

朱元璋投奔扯旗造反的红巾军以后,在相当长时间里,都保持了这个特点。这可能是他能够迅速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此,这支部队的大头目——元帅郭子兴很赏识他,才几个月时间,就将他提拔到自己的亲兵卫队里担任小头目,并且很快亲自主婚,把自己的养女——就是后来名声很大的马皇后,嫁给了他。

但是,使他能够真正团结起一批死党,并得到死心塌地的拥戴,除了才干等因素,他的胆识与江湖义气所起的作用,恐怕不小。

当时,在这一伙造反部队中,分成几个不相统属的山头,相互间时常发生摩擦。有一天,郭子兴一个人上街,撞上了冤家,结果被对方绑架后关进地窖。他的所有亲信、亲属,包括两个儿子,都被吓坏了,纷纷躲藏起来。朱元璋是人们公认的郭子兴心腹,肯定也是被打击的对象。此时,他恰好领兵在外,躲过了此劫。

得到消息后,出乎人们意料,朱元璋立即动身,准备返回去营救郭子兴。有人力劝他不要自投罗网,白白送死。朱元璋回答得大义凛然:“郭公有大恩于我,现今有难,我若只顾自己不去搭救,还能算个人吗?”结果,他回去后,利用那几派之间的矛盾,又打又拉,竟然平息了一场一触即发的派系残杀。朱元璋自己则爬墙上房,身蹈险地,最后纵身跳进地窖,砸烂枷锁,将郭子兴背上来。

后来,当郭子兴被其他造反好汉挤兑得很难受、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根据地投奔朱元璋时,朱元璋甚至将自己发展起来的数万人马,拱手交给他,一如既往地辅佐这个并不成器的末路英雄。

还有一件事。有一回,朱元璋在打败一支曾经背弃他的部队后,抓获了数万名俘虏。这些人极度不安,害怕遭到报复。朱元璋却下令,从中挑选500名勇猛壮士,担任自己的宿卫。

当晚,星光灿烂。朱元璋蒙头大睡,原有的警卫全部换成这500人。灯火通明之中,这500人静听着朱元璋鼾声大起,相当感激。从此,全军死心塌地地冲锋陷阵,极大地扩充了朱元璋的实力,成为朱元璋夺取天下的基本力量。

汤和比朱元璋大3岁,是当年一起分吃那只小牛犊的小坏蛋之一。

汤和比朱元璋更早地投奔了红巾军,有一种说法认为,正是汤和写信给朱元璋,劝诱这个游方和尚也投奔了红巾军。当时,由于战功,汤和已经官居千户,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县团级干部了,但他对朱元璋相当恭敬。史书记载说:朱元璋受到郭子兴的信任,从一个马弁迅速崛起为部帅后,军中诸将以同辈视之,没有人肯服低做小,唯独年龄与资历都胜过他的汤和,遵从他的约束与指挥。这使得朱元璋“甚悦之”,感觉特别愉快。

稍微用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上述故事和朱元璋参加红巾军之后的诸多故事,已经具备了古代江湖义气的全部要素和现代黑手党故事的一些最重要特点。朱元璋显然也具备了成为团伙老大的基本素质。

这些分吃过小牛犊肉,和后来在红巾军受过朱元璋恩惠的伙伴们,大多成为朱元璋武装集团中的重要战将,出生入死地跟着他打天下。

大明帝国建立后,他们全部成为帝国的开国元勋,享有崇高的荣誉、地位与待遇。比朱元璋小4岁的徐达,甚至成为这些武将中的首席功臣。最后,这些人除了早死的之外,只有中风后不停地淌口水的汤和,算是逃脱了洪武皇帝的毒手,其余无一善终。

而在打江山的过程中,无论如何,朱元璋的含生忘死、“有肉大家吃”的义气、才干及其对未来的预期,可能是相当多的好汉死心塌地跟着他的重要原因。

帝王故事5篇精选经典荟萃5

魏徵巧计谏太宗

旧时,豫南一带的评书艺人有一个自己的行会组织,叫“梨园书屋”。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七,艺人们就集中到书屋办祭神会,祭拜时供土猪、鸡、鲤鱼,另外用金漆条盘,把一块醒木、一把折扇、一方绸手帕供在祭桌上,然后点烛焚香,燃放鞭炮,由年长的师爷击磬,艺人们鱼贯而入,上香、磕头、焚黄表,三拜九叩,随后便在一起吃会酒。他们祭拜的祖师爷就是唐朝的魏徵。

说起祭拜魏徵的事,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哩。生活在唐朝的魏徵最初不是保唐太宗李世民的,而是保太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才用了魏徵。魏徵心想,既然你用我,我就得进谏,而且还要想方设法让你听进去。于是他就想到了说书这个办法。

有次唐太宗外出巡游,来到洛阳,住进了显仁宫。他想吃河蟹,可进膳时,却没有这道菜。李世民当时火气就上来了,一拍桌子,把地方官大骂一顿,说他们怠慢皇上,目无天子,要重重治罪。地方官吓得大气不敢出,小气不敢喘,连忙跪下磕头认罪。其实,当时是初春季节,在洛阳,上哪去找河蟹?但皇上想吃,就得给弄来。没办法,地方官赶紧催人骑快马到信阳州去抓河蟹。

这事叫魏徵听说了,当即求见皇上。李世民知道他爱找茬儿,一见他进来就没好气地说:“你有什么事啊?”

魏徵说:“没什么事,我来给皇上讲故事解闷。”

李世民听他说是来讲故事的,挺高兴,说:“好,寡人正心烦无聊,听段故事也好。”

魏徵说:“皇上今天住在显仁宫,我就讲显仁宫的故事吧。这显仁宫啊,是从前一位皇帝下令修造的。这个皇帝无恶不作,欺母霸嫂,骄奢淫逸,名声坏透了。他修这宫殿时,征收了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全国各地的名贵花草、珍禽奇兽,有一百多万人被驱赶来做苦役,人死之后,就把尸体埋在这个宫殿四周。因此,这里至今还冤魂不散啊!”

“你说的这是哪朝哪代哪个皇帝呀?怪吓人的。”李世民吓得浑身上下直起鸡皮疙瘩。

“就是隋炀帝杨广啊!”魏徵说,“皇上难道这么快就忘了?皇上今天住在显仁宫里,可不能忘了前朝的教训!隋炀帝当年外出巡游,经过各州县时,五百里之内都必须贡奉最精美的水陆佳肴,吃不完就随便倒掉,可不许不贡。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遭殃,百姓把他们比作蝗虫、瘟神,所以后来隋炀帝很快就灭亡了呀!难道皇上还要学他的样子,也把大唐江山丢掉不成?”

这时,李世艮才晓得,原来魏徵是为了今日惩罚地方官的事儿来的。不过,这时李世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连忙对魏徵说:“爱卿,你这番话可说得太好了,朕要好好谢谢你。今天的事是朕不对。希望你今后经常给朕讲些前朝古人的事,以资借鉴啊。”

魏徵听了李世民这番话,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连忙跪答:“臣遵旨。”

从那以后,魏徵就常常把古书上的事儿编成故事讲给李世民听。慢慢地,李世民养成了听古书的习惯。每天不听魏徵讲一段还不得劲儿哩。他把魏徵当成自己洗面清心的镜子,办什么事都要跟魏徵商量一下,对魏徵也越来越信任了。

这年夏天,有位太监弄来一只鹞子,李世民挺高兴,爱不释手,整天在后宫逗着玩,有几天甚至朝政也不理,魏徵说了几次也没用。一天,李世民正让鹞子停在自己胳膊上赏玩,突然魏徵进来了,他心里一慌,顺手把鹞子揣到怀里。魏徵就是冲着皇上的鹞子来的,不过他装作没看见,东拉西扯地给李世民讲开了故事。

这时候的李世民哪有心思听故事啊,可又不好意思赶魏徵走,就装着打瞌睡,趴在书案上打盹儿。魏徵呢,顺手摸过书案上的“龙胆”,使劲儿往桌上一拍,把李世民吓了一跳。李世民一惊,急了:“大胆!魏徵,你竟敢擅自动用‘龙胆’,御前惊驾,该当何罪?”

魏徵心里说:谁让你装睡不愿听书呢!可嘴上没说,赶紧跪在地上:“圣上息怒,刚才您睡着了,我动用醒木,是想请您接着往下听啊。”

“胡说!刚才你分明将朕的龙胆摔在书案上的,怎么说是醒木呢?”

“啊,圣上有所不知,容微臣慢慢禀告。这方木头一共有十三种称呼,皇帝、君主用它时称‘龙胆’,皇后、娘娘用它时称‘凤霞’,宰相、大夫用它时称‘运筹’,元帅、将军用它时称‘虎威’,知县、知府用它时称‘凉堂’,塾师、教习用它时称‘醒误’,评书、大鼓用它时称‘醒木’,典当铺里用它时称‘唤出’,中药铺里用它时称‘审慎’,点心铺里用它时称‘伏苓’,医家郎中用它时称‘慎沉’,唱戏的用它时称‘如意’,客店里用它时称‘镇静’。刚才微臣是在为皇上说书,所以用它时就称为‘醒木’,难道不对吗?醒木者,醒目也。臣是为唤醒圣上,继续听书呀!”

“嗯,这……”李世民听魏徵滔滔不绝说了一大套,句句在理,自己又没啥好说的了,只好说,“好,好。既然如此,这‘龙胆’你就拿去做醒木用吧。”

魏徵见皇上把鹞子的事给忘了,又接着讲故事,这回专拣那热闹的说,说了一个又一个,讲了一回又一回,累得满头大汗。李世民听得入迷了,不讲还不行。他看魏徵说累了,将一把御扇递过去:“给,你扇吧。”一会儿,又把一块绸手帕递过去:“给,你擦吧。”一会儿,又让人沏了茶水端上:“给,你喝吧。”一直到魏徵说完故事走了之后,李世民才想起怀里的那只鹞子,可是早就给憋死了。

据说后来魏徵病死的时候,李世民十分悲痛。李世民说:“人用铜镜照自己,可以看见衣帽是否穿戴得整齐;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朝代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觉自己的缺点或错误。魏徵一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从那以后,评书艺人就把魏徵尊为自己的祖师爷了。评书艺人在台上说书可以喝茶水,可以扇扇子,可以用手帕擦汗,谁要是打瞌睡了,还可以用醒木惊醒你。因为这都是当年李世民赏给祖师爷魏徵的,祖师爷又传给了后辈艺人。

标签:荟萃,帝王,经典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百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baida.com/answer/237380.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