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百答>百科问答>“花盆底”为何能在清朝普及?不仅穿上美观,还可方便皇帝辨认

“花盆底”为何能在清朝普及?不仅穿上美观,还可方便皇帝辨认

2023-08-09 11:34:27 编辑:join 浏览量:635

“花盆底”为何能在清朝普及?不仅穿上美观,还可方便皇帝辨认

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类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其中题材出现得较为频繁的就要属清代宫廷剧。大家在观看清宫剧的时候,想必会注意到后宫嫔妃等满清女性会穿着一双形制颇似花盆的“花盆底”鞋,这样的场景在这类影视作品出屡见不鲜。

01

在脍炙人口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中有这样的一幕:出身民间的小燕子在被乾隆皇帝接进皇宫后,开始学习清宫礼仪,可由于基础实在薄弱,小燕子一穿上“花盆底”后就在众人面前摔了个底朝天。 实际上,“花盆底”的底高和当代社会的厚底鞋十分相似,不过前者没有后者那样舒适的穿着体验,也不能像穿上厚底鞋后可以平稳安全、健步如飞。

▲博物馆中珍藏的清代花盆底女鞋

最重要的是,受制于用料和加工水平,“花盆底”更多的是观赏功能,没有很大的生活作用。 即使如此,“花盆底”依然在清朝长盛不衰,为此满族女性们没少遭罪。但为何没有多大实际用处的“花盆底”却能受到普及和推崇呢? “花盆底”,全称“清代花盆底鞋”,又称“旗鞋”。有清一代,每位满族女性都会穿着此鞋,有些他族女性,在嫁与满族男子后,依然需穿着此鞋。

▲脚踩花盆底鞋的清代秀女(剧照)

02

此鞋通常以木料为底,经久耐用,鞋底有5—10厘米高,上细下宽、前平后圆。由于穿上“花盆底”所踩出的印痕很像马蹄,因此它又被称为“马蹄鞋” ,它的诞生还有一段奇妙的历史。众所周知,清王朝的建立者努尔哈赤出生关外女真,他所在的满族是传统的游牧民族。在当时,由于生活的需要, 满族男女都会骑马,自然不可能有“花盆底”的存在,它之所以会在日后传承数百年,源于传承千年的缠足陋习。

▲缠足妇女旧照

据史料考证,北宋后期缠足之举就已经出现,到了南宋时期,开始普遍流行。当时,无论贫富如何,汉族女性都会在四五岁开始缠足 ,每日每夜裹缠着布袋,直到长大后骨骼定型才会被解开, 这样的陋习,源于古代社会追逐“三寸金莲”的娇小可人。不得不说,这是对女性的一种残忍压迫手段,其中的痛苦难以言喻。 所谓缠足,就是将除拇趾外的四根脚趾连同脚掌一同折断弯向脚心,即便是痛哭喊叫,这样的伤残行为依然未曾杜绝。

▲由宫女搀扶着行走的嫔妃(剧照)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嫔妃和贵妇们由下人搀扶着走路,其实这不仅是身份尊贵的显示,也是“三寸金莲”不便行走的无奈 。古代社会,男子对“三寸金莲”有着无限的喜爱,清代文人李渔甚至在《闲情偶寄》中公然描绘小脚的“香艳欲滴”。在保证未来婚姻生活的背景下,无数女子只得遭受难以承受之痛。 满族入关之初,对于汉族女子裹脚缠足之举并不喜爱,皇太极、顺治皇帝和康熙帝都曾针对“束发裹足”专门下诏禁止过。

▲康熙皇帝剧照

但“三寸金莲”走起路来婀娜多姿的神态,着实令满族女子所向往,因此为不缠足也能走出汉族女性的小脚姿态,“花盆底鞋”应运而生。穿着这样的鞋子,不仅可以遮住未缠足的大脚显得美观,还能走出优美的步伐,不胜美哉。 关于“花盆底鞋”的产生也有专家考证得出,“花盆底鞋”的发明延续,还可以方便皇帝辨认身份。 众所周知,皇帝一向是“后宫佳丽三千”,但他不可能将每位嫔妃的容貌牢记,于是等级不同、样式不同的“花盆底鞋”成为皇帝辨别她们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鞋子的精美程度、点缀的刺绣、串珠等,可以明显的判别出妃子的地位和身份。

结语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将“花盆底鞋”的历史延长至入关之前多年。据说,当时的满族妇女在上山采取野果、野菜时,为避免虫蛇的叮咬,便开始在鞋底绑上木块,久而久之,这样的鞋子衍生为了“花盆底鞋”。

参考资料:

《中国民俗考》

标签:花盆,辨认,美观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百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baida.com/answer/211406.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