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百答>百科问答>瑜伽的资料

瑜伽的资料

2023-06-10 00:22:08 编辑:join 浏览量:587

瑜伽的资料

游向东推进至朱木那河、恒河流域,史家称这个时期为后吠陀或梵书、奥义书时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为了适应社会制度的变化与阶级的分化,以《梨俱吠陀》为

中心内容的吠陀宗教自身也开始了重大的革新,出现了以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

门至上为三大纲领的婆罗门教。到了公元前

300

年左右,印度进入了孔雀王朝时期,

因佛教与耆那教开始崛起,婆罗门教曾一度衰落,但在普舍耶密多罗建立巽伽王朝后,

又得到复兴。公元

4

世纪笈多王朝崛起后,婆罗门教文化空前繁荣,这期间编纂了很

多经书,同时吸收了大量民间信仰,并融合了佛教、耆那教等其它宗教的哲学思想内

容,在原先主神崇拜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多种流派,婆罗门教就逐步转化为新婆罗门

——

印度教。

婆罗门教在建立自己理念体系的同时,也沿用了古印度本有的瑜伽修持方法,而

婆罗教的根本思想与观念,通过

韦达经

奥义书

等经典,也融入了瑜伽,使瑜伽这

一古老的修身养性手段,又增添了哲学的、宗教的色彩,同时也使瑜伽修习者的根本

目标发生了转变,由单纯的强身健体、追求超自然神通,上升到

梵我一如

的宗教哲

学高度,从而也为瑜伽进一步融入印度各大哲学、宗教流派,打下了基础。

三、瑜伽与下层社会

瑜伽的理念体系,是靠吠陀经典与印度各宗教、各哲学门派的共同充实与完善,

并以文字保存下来的。

但不可否认,在瑜伽的实践、传播与发扬光大方面,游离于正统婆罗门社会以外的自

由思想家、流浪哲人,以及瑜伽行者、苦行者,却是功不可没的。

一方面,当宗教斗争与哲学争辩到了白热化阶段,特别是社会变革引起对哲学理

念的禁锢与强行改造时,正是这些自由思想家与行者,通过独善其身的方式,保持了

瑜伽修证体系的纯正与完整的延续。

另一方面,瑜伽实践是一个艰苦的锻炼过程,其方法与程序,不是闭门造车式的

杜撰就可以完成的,是需要用舍却功利名位的潜心修证实践才能证知的,而这一切,

往往只有社会底层的苦行者才能担当。

此外,一些自由思想家、哲人,由于藐视祭祀、反对种姓制度等等激进的思想与

行为,而为婆罗门上层社会所不容,为了逃避排挤和迫害,纷纷隐入乡村和森林,实

行苦行和内观,活跃的思想、丰富的智慧内涵与义无返顾的苦修志趣,使他们很容易

领受瑜伽的真谛、成就瑜伽的极高境界,这些都是后期瑜伽体系得到深化与完善的基

础。

第二节

瑜伽体系形成阶段

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后,直至《薄伽梵歌》的出现之前,瑜伽经历了各各派

宗教、各派哲学的大讨论,初步形成了瑜伽的各种流派体系,可以说是瑜伽体系形成

阶段。

一、诸教并起

公元前

500

年前后,印度进入一个

诸教并起

的时期。佛教迅速兴起,耆那教、

顺世论等

六师外道

也取得了发展;而婆罗门教内部,也分化出现六大哲学门派

——

吠檀多派、数论学派、胜论学派、正理论派、弥曼差派、瑜伽派,被称为

六派哲学

印度传统把这个时期中承认吠陀权威的

六派哲学

称为正统派,把否定吠陀权威的顺

世论、佛教、耆那教等称为非正统派。到后来,佛教内部也演变成各种部派,并衍生

大乘佛法

;婆罗门教在遭受一定程度的挫折之后,开始向新婆罗门教

——

印度教

转化;同时,伊斯兰教也在阿拉伯半岛兴起。

在这样一个极度活跃的宗教哲学发展时期,瑜伽理念也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同时

也借助这个时代,充实并扩充了自己的理念体系。

本来,瑜伽并不是宗教,也不是某种宗教独有的行法,瑜伽是一种泛义的修行方

式,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追求个人的目标,这个目标可是强身健体的,也

可以是获得神通妙用的,当然,也可用来实现某些宗教目标。原始瑜伽所注重的凝神

冥想与苦行,是当时印度流行的修身养性方法,各派宗教与哲学,都可以将其作为自

己的修行实践手段,这就为瑜伽渗入各种宗教、各种哲学体系提供了前提条件。而瑜

伽也因为各派宗教、哲学的不同阐解,而在理念上得到了不断的充实,最终形成完整

的理念体系,这在后来的《薄伽梵歌》中得到了归纳与总结。

而另一方面,在婆罗门教专断时期,瑜伽被赋于了大量宗教色彩与职能,瑜伽直

接与宗教解脱观联系起来,

因此,

婆罗门教主要经典如

韦达经

奥义书

的诸多教义、

理念,也被瑜伽所吸纳,成为瑜伽理念体系的最初基石。直到今天,我们考察或谈论

瑜伽的时候,难免还要涉及婆罗门教或印度教的这些典藉与理义,而瑜伽也因此被当

代某些人看成是带有宗教色彩的行为。尽管在现代东西方,大家对婆罗门教、印度教

的宗教理义颇有微辞,尤其对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中国人来说,谈及印度的这些原始

宗教,便如谈虎色变。但鉴于这是一本瑜伽学的论著,我只是从学术上来梳理瑜伽理

论体系,而非是阐明自己的什么瑜伽主张,所以就不必象现代瑜伽那样回避这些宗教

理义。

二、佛教与瑜伽

在婆罗门教以外的其它宗教中,新兴的佛教尤其注重瑜伽,并以此作为其宗门的

修行方法。

据佛教史记载,

佛祖释迦牟尼早在出家前就曾于数论派大师处习练瑜伽

(禅

定),传说其最终悟道成佛,是在菩提树下跏趺入定,进入瑜伽的最高境界,由此而

了悟十二缘起观,进而睹明星而悟

缘起性空

真谛。后来大乘佛教和密宗都强调和发

展了瑜伽的修行法,特别印度早期大乘两派之一的

瑜伽行派

,更是将瑜伽的精髓

——“

禅定

,阐述、运用到极致。直至今日,静坐冥想这一传统瑜伽的行法,仍然是

佛教徒日常修行最得力的方法之一。但与吠陀时期的瑜伽理念相比较,佛教对于瑜伽

中涉及的世界观、人生观、解脱论,有了根本性的变革,形成了佛门特有的瑜伽理论

体系,即佛学中

止观

与禅定的体系,这些将在后文有关瑜伽哲学的篇章里详述。

标签:瑜伽,资料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百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baida.com/answer/110953.html
热门文章